打开
新闻中心 | 动态

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湛江科技学院学子“三下乡”探寻“反面刺绣”非遗

桂林生活网2387

  7月11日早上,华江瑶族乡迎来了湛江科技学院“手工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围绕“反面刺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暑期文化宣传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此活动进一步宣扬当地传统“反面刺绣”文化,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反面刺绣”非遗传承人邓正娇向我们介绍“反面刺绣”的历史文化意义与“反面刺绣”基础的教学。

传承人邓正娇讲述“反面刺绣”的步骤   谢苑滢摄

  首先,实践队员体验到了邓正娇老师的“反面刺绣”服饰作品。在当地,人们称刺绣为“缚花”,可分为缚结缚花和缚重缚花。缚结缚花的图案是通过无数个“X”来构成各种精美图案,而缚重缚花是用彩线密集的排列形成各种图案。反面缚花对布料十分讲究,通常选用黑色的土棉布或者蓝土布,布的棉线要细而结实。大小均匀,布的棉线纵横成十字状。这种刺绣的特点是:其一在棉,布反面缚花时看不出任何图案。当反面缚花完工后,就可以从棉布的正面看出各种精美的图案。

记录“反面刺绣”工艺   谢苑滢摄

反面刺绣展示   谢苑滢摄

凤冠展示   谢苑滢摄

  实践队员就非遗项目“反面刺绣”向邓正娇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疑问。在回答疑问的过程中,邓正娇老师的回答意义深刻。通过针对“反面刺绣”的探讨,老师深入阐述了围绕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此次交流让实践队员深刻领悟了非遗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和保护价值,同时也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探索方向。在“反面刺绣”的表达效果上瑶族人们喜欢用红、黄、绿、白、蓝等不同颜色的彩色丝线或棉线,缚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其图案题材主要有动植物形象,自然景色以及文字等,图案一般有人站立图案,四方井图案,坊花图案,丝字图案,山宇图案,花蒂图案,水字图案等。

  在缚花开始时,需先选择一条宽厘米,长至尺的黑色棉布,在棉布上需要用同种颜色丝线或棉线缚的地方,要从头到尾缚好后,再用另一种颜色的丝线缚,每条花边图案颜色丰富多彩。在缚花过程中,不能错缚一针,如果错缚一针, 整条花边将缚不下去,所以需要特别地小心细致。

  在整幅刺绣中,主体图案会放在中心画面最突出的地方,且纹样要比周边的边花、角花要大,色彩也比较艳丽,边花和角花则起到烘托和对称均衡的作用。整个图案看上去对称平整、色彩和谐、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邓正娇老师的客厅里,同样有一个展示当地瑶族服饰的小展厅。展厅内摆放着许多传统的瑶族服饰,它们色彩绚丽、工艺精湛,或朴素大方,或华丽典雅。此外,在靠墙的柜台上还陈列着许多新制的凤冠。近年来,不仅当地的瑶族同胞们喜欢穿传统的瑶族服装,许多外地游客也特意前来定制瑶族服装。尤其对于即将结婚的新人来说,他们会专门前来定制瑶族婚服和凤冠。为了使传统的瑶族服饰与现代时尚接轨,邓正娇老师还会融入一些流行元素,设计出时尚款式的凤冠,并搭配流行的挂饰和配件,深受许多年轻顾客的喜爱。

湛江科技学院学子探寻“反面刺绣非遗  谢苑滢摄

  实践队员参与瑶族传统艺术项目“反面刺绣”的体验,与邓正娇老师进行了交流。通过学习反面刺绣的技巧和特点,实践队员深入感受到了非遗传统艺术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重要保护价值。他们将许多传统的瑶族服饰和凤冠作为设计灵感,并巧妙地融入了时兴元素。这样的设计吸引了众多人前来定制,展现了非遗艺术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更好地非遗与现代时尚的结合,促进了传统艺术的发展与传承。这次宝贵的交流经历让人们深刻意识到,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非遗传统艺术与产业相结合,不仅能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机与活力,还能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据了解,每年邀请“反面刺绣”非遗传承人邓正娇参加各种展示达到30余场平均10天就会展示一次。

  通讯员:蒋家龙 黄润祥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