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安徽淮北市摄影家协会发布了该协会顾问张秉政作品入选“运河中国”影像大展的喜讯
张秉政摄影作品《运河魅影》入选“运河中国”影像大展。图源淮北市摄影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但这组虚焦模糊的照片却在网络上引发诸多争议
网友评论截图。
本人回应
属于大胆的艺术尝试
据红星新闻报道,针对网友的批评和质疑,该组照片的拍摄者张秉政11日向记者表示,自己对传统的技法是能够掌握的,也能够拍清楚,但这组照片属于一种大胆的艺术尝试。“大运河是一种‘流动’的文化,我想表达大运河流动的美,我就在大运河边一直行走拍摄,表现出大运河朦胧的、模糊的美……让运河与现代的时尚进行对话,没有什么别的想法。”
此外,张秉政还表示,乐意接受各路网友和摄影作者的评价,因为这种热议也能引起大众对京杭大运河的关切。“(摄影)这种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最准确的标准。艺术是多元的,拍清楚了是一种美,拍模糊了也是一种美。”
张秉政摄影作品《运河魅影》。图源淮北市摄影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多方回应争议
7月10日,中国摄影家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运河中国”影像大展的入展作品由5名评委共同选出。
淮北市摄影家协会则向记者介绍,“我们就是转发了张秉政老师的获奖信息,(毕竟)‘运河中国’也是一个全国性的影展。张秉政老师之前是我们淮北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的教授,是研究这个运河的。他在我们协会虽然说是顾问,但我们都是兼职的工作人员,都是爱好者,一分钱工资都没有的。”淮北市文联也向记者表示,当地摄协是民间组织,并非财政供养人员。
“运河中国”影像大展入围证书。
据主办方之一中国摄影出版社介绍,“运河中国”影像大展及文献征集共收到有效来稿11896件(其中静态影像11955件),最终99件作品脱颖而出,入选大展之“大运河影像年鉴展作品”。
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博士吴毅强向记者表示,如果按照摄影作品的基本要求来评判张秉正的这组作品,那么确实不达标。但虚焦、过曝,模糊不清这些评价标准不是绝对的,它们只是一些技术手段,在不同的情况下这些标准有不同的含义。比如,有很多大师级别的摄影师拍的作品也经常出现虚焦、过曝、模糊等情况。
“所以我们要追问的是,作者通过虚焦、过曝这样的技术手段想要实现什么样的思想表达?用这些手段是不是能更好的帮助观念的传达?如果是,那么这些手段就是合适的,否则就不合适。”吴毅强表示,具体到这组作品,他认为拍摄者使用虚焦、过曝并不能有效传达其所谓的思想观念,反而显得特别幼稚和浅显,所以这种使用并不合适。“这才有了网络上这么大的争议。我能理解作者可能是想尝试一些新的表达方式,这个尝试值得鼓励,但结果不如人意。”
公开资料显示,张秉政为安徽宿州人,笔名晴川,系淮北师范大学退休教授、该校学报原主编,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淮北市摄影家协会顾问,文化学者。他的摄影作品及理论文章曾获上海国际郎静山摄影金像奖、安徽第十七届摄影金奖,2012年获中国摄影教育最高奖“红烛奖”。
来源 | 淮北市摄影家协会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南方都市报、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