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日宵夜的美食菜单中,小龙虾一直都是最受欢迎的选择之一,不过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本地餐桌上的小龙虾大多是“外地户口”,桂林本地养殖的小龙虾是否真的难得一见?是本地养殖户对这么大的市场视而不见吗?
夏季宵夜桌上小龙虾占据“C位”
近日,记者来到临桂区仙湖路,这里的烧烤在本地小有名气,当晚这里也是食客众多。记者看到,不少店铺都售卖小龙虾,“99元/4斤”再加上配图,广告招牌十分显眼和诱人。
一位在世纪东路开烧烤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到了夏天,顾客来吃宵夜最喜欢点的就是小龙虾。”除了去烧烤店,还有不少市民喜欢在外卖平台点小龙虾,在家一边吹着空调一边享受美味。
根据美团外卖最新数据显示,进入4月以来,“小龙虾”相关菜品的销量同比去年增长219.07%,提供“小龙虾”相关菜品的商家同比去年增长68.54%。
桂林人餐桌上的小龙虾大多来自外地
小龙虾如此受桂林人的欢迎,那么,桂林人餐桌上的小龙虾是来自哪里的呢?
记者来到临桂区枫林菜市,菜市水产区有不少店家都有小龙虾出售,记者和几家店家聊了一下,了解到这里的小龙虾大多来自湖北。
在西门市场,一名卖水产的老板告诉记者,他平日卖的小龙虾基本都来自湖北潜江,也有本地养殖户把自己饲养的小龙虾送过来卖。“在数量上,湖北的小龙虾远远多于本地的小龙虾。”
翟全连是临桂区会仙镇新民村委的一名小龙虾养殖户,他告诉记者,2018年那会,桂林不少人关注到小龙虾热,开始搞小龙虾养殖,但到目前为止,在桂林养小龙虾的人是在减少的,桂林市面上的小龙虾主要还是外地的,“据我了解,在小龙虾大量上市期间,每天大概有三四万斤的小龙虾从湖北运到桂林来销售。”
“好些我认识的小龙虾养殖户都放弃了,转行养其他水产了。”翟全连说,本地小龙虾产量满足不了本地消费需求,所以只能靠从外地进货。
记者在网上试图搜索桂林小龙虾养殖户的信息,但己经联系发现,不少养殖户已经不养虾了,网上登记的信息已经失效了。
丘陵地带水体空间有限
不适合规模化养殖
本地养殖户为何不大规模养殖小龙虾?
翟全连说,小龙虾养殖有一定的技术性要求,特别是水草的种植,水草种得好,虾的产量就好,还有就是投放虾苗的密度,如果投放密度过大,其实是会减产的,这也是他摸索了好几年才累积的经验。
“如果没有掌握好技术,虾的产量上不来,就无法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就会有人放弃了。”翟全连还说,这几年小龙虾的价格波动比较大,不少人改行去做更赚钱的生意了。
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中心推广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湖北、江苏等大规模养殖小龙虾的地方相比,桂林属于丘陵地带,小块稻田的水体空间有限,不适合小龙虾规模化养殖。“现在物流发达,运输成本低,本地小龙虾与外地的小龙虾相比没有很大的价格优势,这也是小龙虾养殖没有大规模化的原因之一。”
小龙虾味美但不要贪多
小龙虾味道鲜美,但食用时要注意不宜过量。小龙虾含有丰富的蛋白,进食后不容易消化,吃得太多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有过敏体质的人吃了小龙虾可能会全身过敏。与此同时,对于有痛风病史的患者来说,小龙虾也不宜多吃。小龙虾属于中等嘌呤食物,含有丰富的嘌呤,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继而可加重痛风关节疼痛、关节红肿等症状,不利于治疗。
来源丨桂林晚报(记者谭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