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动态

恭城瑶乡:过路就喊喝油茶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2653

  □李振杰

  近日,没有歌曲创作底子的我,不知天高地厚,结合我们瑶族习惯,糅入两句瑶话,写了首歌,其中有两句:“好听的瑶话,好客的乡亲,过路就喊喝油茶:呆古陌化乍,呆古陌化乍(我们村的瑶话——来我家喝油茶)。”过路就喊喝油茶,是恭城瑶乡趣事之一。瑶乡人民热情好客,从门前路过的,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只要打个招呼,主人就会热情地请进屋打油茶。如果用时尚点的话来讲,恭城油茶还算得上民族团结的推进剂呢。

  有关恭城油茶的风俗趣事,还有很多。

  ——早知道不喝那么多。恭城人爱喝油茶,客人来了,也是必先打油茶招待,然后再弄腊肉、土鸡、香菇、竹笋等菜肴请客人喝酒、吃饭。像勺子的油茶锅、天然木质“7”字形的油茶槌、藤或竹篾制成的茶叶隔,是恭城油茶的“三件套”。把茶叶、生姜在热锅里捶打,然后加入热水煮沸就成了恭城油茶。因是捶打而成,所以恭城人叫“打”油茶。山泉水打的小锅油茶特别香,加上水浸粑、大肚粑等诸多的油茶点心,总是让客人忍不住大快朵颐。再加之外地客人对当地的风俗不熟悉,以为喝了油茶不再上菜吃饭,于是油茶多喝了几碗,直到看到又上了香喷喷的农家饭菜,心里暗暗后悔不应该喝得不留“余地”。于是后来就传出了这样的笑话。

  ——恭城土俗,油茶泡粥。其实这个还有上句,连起来是:“恭城习惯,油茶泡饭;恭城土俗,油茶泡粥。”恭城人爱油茶,是爱到骨子里的,每日早上必打一顿,有的中午也打。在农村,有的人有一天打四顿油茶的习惯,早、中、晚,再加夜宵。在农村,出去干活久了,要回家吃“假餐”,内容之一就是油茶。如果是抢时间,不弄什么点心,就直接拿油茶来泡饭、泡粥。一般家庭里都备有炒米花,在油茶里放上葱花、米花,然后泡饭、泡粥,对于刚出了一身汗的劳动者来说,实在是很舒服的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油茶泡饭、泡粥的习俗。有的外地客人来了,看到当地人油茶泡粥,感觉很奇怪,都是流食,为什么还要搅在一起吃?等到尝过之后,才觉得妙不可言:本来清淡的粥,搅在油茶里,便有了油茶的香气,还有微咸的味道,一回尝试,二回上瘾。在该县栗木镇一带,如果打夜宵油茶,粥和酸是标配。

  ——油茶不进罐。“油茶进了罐,味道去一半”,恭城人喝油茶讲究现打现喝才有味道。锅热水开,把水倒进捶打好的茶叶里,瞬间沸腾,香气满屋腾起,令人精神大爽。直接用茶叶隔隔了进碗里,趁着滚烫,先小心地啜,稍降温再放开了大口喝,这才过瘾。如果是把油茶先筛到陶罐或其他容器里,温度首先就降了下来,感觉就没那么鲜、那么香了。所以客人进屋,即使有上顿盛在容器里的油茶,也是不用来招待客人的,一定是新泡发茶叶,新打了茶敬客。若是中途又来了客人,又会重新泡茶叶来打,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三岁娃仔打油茶。恭城“瑶族油茶习俗”先后被列入自治区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近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理说,列入文化遗产的习俗、技艺,一定要专门培养一些非遗传承人,但是恭城油茶根本不必担心传承人的事情。在恭城,几乎家家户户都打油茶,因为从小就喝油茶、看打油茶,所以人人都会打油茶,有的人家里,勤快的小孩从小就学会了打油茶,招招式式像模像样,打出的油茶品质与大人打的相差无几,确实是一道奇观。恭城把小孩叫娃仔,所以经常看到三岁娃仔打油茶的趣事。

  ——男人比女人打得好。在恭城,男人比女人更能喝油茶,对油茶的品质要求更高,要求打出的茶要色泽黄、水与茶融为一体、茶要酽,所以恭城男人经常把女人的活抢了去,自己来打油茶。若有三五好友来家,男人吹牛的主题之一,就是打油茶打得好。既然牛皮吹了,那自然是要露一手的,当然,这对恭城男人来说,根本不是难事。久而久之,家里男人打油茶就成了常事了。

  如今恭城油茶已声名远扬,区内的大中小城市,都有了许多以“恭城油茶”为招牌的餐饮店。当然如果想喝到正宗的恭城油茶,体验地道的恭城油茶文化,还得到恭城来哦。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