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李茂香
剪纸、拓画、跳舞……暑假以来,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文化馆和图书馆里面,志愿者们利用公益课堂,手把手地教孩子们一些传统文化技艺,让这个炎热夏天有了暖心的“温度”。
恭城的公益课堂由来已久。据该县文化馆有关负责人介绍,早在10多年前,他们就与县博物馆、图书馆联合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起开展各类文化讲座和艺术公益活动,“主要以传授传统技艺为主,每年的内容有所区别,持续时长约一个月,完全免费”。
公益课堂的持续开展,不仅解决了暑假中部分家庭“无人看管”孩子的难题,也让孩子们在长假中学有所长、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据了解,恭城今年的公益课堂包括手工艺品制作、笔画、剪纸、水拓画、青花瓷超轻黏土、花灯制作和舞蹈等丰富多彩的内容,由具备相关技术基础的人员充当老师,在“三馆”分开教学,点亮孩子们的多彩假期生活。
志愿者张桦说:“剪纸和传统手工艺都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传统艺术,假期给孩子们教一些基本做法,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另外,该县9个乡镇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也利用暑假开设公益课堂,对孩子们进行书法、阅读、瑶族舞蹈等培训,培训人数近2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