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动态

临桂江门村:抓好村集体经济收入清廉账 建好美丽乡村

今日临桂2899

  整洁的道路、美丽的乡村公园、

  蓬勃发展的乡村产业……

  走进临桂区五通镇江门村

  眼前所见的一切

  都令人心旷神怡

  多年来

  江门村依托村集体经济收入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算好科学账、清廉账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变为现实

  

图片

  秦丽云 李忠波/摄

  算好村集体经济收入“清廉账”

  五通镇江门村地处临桂区西北面,距离临桂城区9.2公里,属僻远山区。江门村委下辖五个自然村,共580户,总人口为2400多人。作为一座偏远山区的行政村,江门村的村民却依托优质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了不少村集体经济项目。上个世纪90年代,该村通过社会市场调查、民主讨论、民主决策、科学管理、村务和财务公开,权责明确,盘活了本村的众多旧企业。截至目前,村委发展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包括2900亩的林场、250亩已挂果的沙田柚果园场、2个装机容量分别为250千瓦和640千瓦的水电站等。

  据江门村委副支书陆良德介绍,过去的20多年来,该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稳定在70万-100万元之间。每年,村委按人头划拨固定基金到五个自然村,用于渠道疏浚、道路维修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开支,总计约25万元。除此之外,其余的钱款,在每一次支配时,均需通过村民表决大会表决后,才能使用。

  如何管好、用好村集体经济收入,江门村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村务公开,正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在日常管理中,村民通过“三公开一监督”,健全村务、财务、政务的管理监督制度,做到了重大事务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在这样的背景下,村民放心把钱交给村委管理,也通过民主渠道,把钱用在刀刃上。

  两位村委干部还告诉记者,对于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使用,该村坚持“精细化记录、精细化管理”原则的同时,还会坚持灵活取用的原则。所有自然村的固定基金均由村委专人监管。

  村集体经济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得益于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科学、合理使用,江门村的村集体收入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在改善村庄硬件设施方面,村集体经济收入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据陆良德介绍,本着“要致富、先修路”的现实需求,早在2000年前后,全村就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硬化村道、美化环境。从1999年至2021年,江门村通过多方筹资,再加上村集体经济收入,把全村15条巷道水泥硬化。同时,村里修建了日常生活垃圾处理池,组织巷道义务清洁员,并大力推行改水、改厨、改厕工程,让村民的生活过得更安康、更和谐。

  在风貌提升方面,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发挥出了“干大事”的大作用。在江门村委的周村,村民耗资100多万元进行了风貌改造。在江门村委龙田村,总投资40多万元的乡村文化室和运动场,成了周边居民进行文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好去处。另外,修建村小学,修建敬老院等,均是满足村民实际需求的大实事、大好事。

  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升,不仅要靠守好固有产业项目,还得不断挖掘新的产业项目。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江门村积极抓住市场导向,做大做强秋西瓜种植规模,成立夏橙种植协会等,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有效地拓展了村民增收渠道。

  “现在,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账户上,还有300多万元。”江门村委支书于金友说,村委会继续守好、用好全村人的“钱袋子”,“这些钱将一如既往地科学使用,用于村民的部分基础开支,以及村庄的建设、乡风文明的建设等,让江门村的村民们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享受美丽、富裕的美好生活。”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