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斌 王妍 本报记者陈娟
“这里是漓江航道,请大家远离航道,不要在航道附近游泳,以免发生意外。”7月10日上午,象山街道人大工委联合桂林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开展“漓江生态保护暨防溺水宣传”活动。类似的主题宣传活动,象山街道人大工委每个月都会开展。近年来,象山街道人大工委以“党建+志愿服务先锋”人大代表履职品牌为抓手,深入推进“民生小事”快速办机制建设,以高质量代表赋能履职工作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完善制度机制
强化“快速办”保障
“邻居在他家门口堆了很多杂物,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楼上楼下的居民通行。”“我们楼下的饭店营业晚、噪音大,油烟也大,周边住户都不堪其扰。”……5月的一天晚上,在文新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居民们像面对家人般将心中的“烦心事”“揪心事”一一道出。
“我们探索建立‘人大代表夜聊’机制,每周规定一天把代表接待群众的时间从白天延长至晚上,让居民在晚上也能找到代表反映问题。”象山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李英介绍,街道各人大代表联络站以“代表接待”“代表约谈”“代表回访”等形式,通过“聊、商、办、评”等方法,充分发挥代表“访民情、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的作用。2021年以来,各人大代表联络站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00余条。
“蒋阿姨,您先别急,先冷静一下,坐下来喝杯水。张叔,您也喝杯水。大家都是邻居嘛,别为这事伤了和气。”人大代表罗金花耐心地劝说着。这天上午,蒋阿姨因为张叔家的狗又在叫,严重影响到她的作息,与张叔在社区门口吵起来了。在人大代表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劝说下,两位老人终于握手言和。
在象山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已经成为辖区居民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地方。五美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健全代表参与调解机制,建立以社区党组织、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居委会、民警及相关职能部门、业主委员会等组成的“六方会商”调解机制,助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实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近年来,在象山街道,人大代表参与调解纠纷3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0%。
此外,象山街道人大工委深化代表联络站“民生小事”交办机制,对收集到的“民生小事”,让“清单”直通办理部门,明确办结时限,提升办理实效。各代表联络站收集到的“民生小事”平均1-3天办结,最快4小时办结。
探索“代表志愿者+”模式
推动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
“听完民法典宣传讲座,还能和人大代表反映问题,既学到新知识,又能解决问题。”居民吴先生说,之前自己对人大代表了解不多,刚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没想到提的问题真的能得到回应解决,非常感谢社区和人大代表。
象山街道人大工委探索“代表志愿者+联络员”模式,把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为宣传政策的“广播站”、了解民意的“观察哨”、解决问题的“催化剂”,为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提供有利条件,使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西城路有棵树快要倒了,很危险,请城管部门尽快处理。”“安新小区有栋楼下生活垃圾乱堆放,请环卫站尽快清理。”“文明社区居民区飞线充电现象较为突出,请社区尽快整改!”……象山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化身“志愿监督员”,聚焦城市管理难点,紧盯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生态环保等管理难题,通过集中视察、明察暗访、定向检查等形式,形成监督合力,推动问题解决在基层。
今年年初,象山街道人大工委组织辖区人大代表针对老旧小区改造进行调研走访,将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及代表实地走访调研出的问题汇总提炼,向上级住建部门申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目前部分改造工程正在实施,预计今年12月完成。
坚持服务群众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打造党建品牌,首先就要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理念融入品牌建设内核。”象山街道人大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象山街道人大工委通过扎实开展“代表进站讲党课”、重走长征路、参观红色革命遗址等系列活动,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印刻在每个人大代表内心深处。
象山街道人大工委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表率作用,通过开展“助力创城,代表同行”“保护漓江·人大代表在行动”等活动,引导人大代表在创城、环境保护、抗洪抢险等工作中“当表率”“做先锋”,在各条战线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
在象山区人大的支持下,象山街道人大工委率先建立人大代表志愿者服务中心,以“契约化”共建和志愿服务联盟为抓手,每月定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多样化的服务中实现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面对面”沟通、“零距离”接触。近年来,街道人大代表志愿者服务中心累计开展各类服务1000余次,调处矛盾纠纷500余起,慰问困难群众200余人,协调解决居民困难2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