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动态

临桂茶洞镇仁义村:因地制宜 推动集体增收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2004

  本报讯(记者刘菁 通讯员徐雨)村集体增收是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临桂区茶洞镇仁义村将村集体经济增收作为“头号”工程,梳理增收办法,调动各方积极性,因地制宜持续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18万元,2022年收入40.88万元。

  幸福感来自村集体收入的增加。就在几年前,仁义村才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村集体账面上的资金剩余也十分有限,村“两委”想方设法改善村民福利待遇,但村集体收入上不去,村里人心气也跟着下来了。

  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仁义村第一书记赖威和驻村工作队员没少花心思,最后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决定利用结余资金20多万元,采取“联合社+脱贫户”的新模式,投资村内致富带头人建设120余亩的高山百香果采摘园,以及支持村民进行高山清水养鱼产业。村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以资金入股,并负责管账和监督,脱贫户负责日常的经营和管理,所得收益按出资比例进行分红。

  “原先村里人觉得村集体就是村里的事,和他个人没有牵扯,现在村集体收入越高分红就越高,村民也变得十分积极了。”赖威告诉记者,这一新模式的探索,既有效解决了脱贫户资金缺乏的问题,又破解了发展集体经济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困局。2022年仁义村靠着投资本村致富带头人发展本地产业,实现3万余元增收。

  除了因地制宜发掘本地产业,赖威也深知人才对于发展的重要性。2019年引回生物专业毕业的“95后”大学生刘飞,支持其利用专业知识返乡创业,成立了鸿飞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茶洞镇党委、政府先后投入115万余元,建设了食用菌种植基地和冷库等配套设施,基地建成后由联合社以物业出租的方式,交由鸿飞食用菌合作社运营,2022年收入4万元。

  同时,仁义村在政府的“搭台”下,通过整合仁义、定安、花岭三个村的600万元衔接资金,在花岭村打造占地130亩的全国最大的罗汉果育苗基地,引入龙头企业莱茵公司进行运营,基地可年产超1000万株罗汉果苗,2022年为仁义村集体经济增收18万元。

  口袋有了钱,就有了改善村民福利待遇的底气。去年,仁义村使用集体经济的部分收益,对成绩优异的高中、大学学子以及参军人员进行奖励;同时,通过打造“生态文明积分银行”,使用村级集体经济的部分收益和桂林银行的捐赠,购买了毛巾、大米、植物油等生活用品,供村民通过保持村庄路面整洁、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等进行积分兑换,进一步促进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有了钱就可给村民发教育奖补、维护村集体设施、帮助困难群众,通过一系列措施,让村里的资源‘活’起来、集体经济‘壮’起来,百姓的生活才能好起来!”茶洞镇党委专职副书记李新说。

  下一步,仁义村将继续探索“党建+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高山百香果、高山罗汉果、冷水鱼养殖、食用菌培植等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并且通过银企合作,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尝试开展网络直播带货、线下促销、以节促销等活动吸引客流,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助推百香果、罗汉果等农产品销售,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