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新貌
2011年7月9日拍摄的北岸新区。
□本报记者李忠波 通讯员韦吉阳 秦榛 文/摄
近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城桑江北区开发、龙脊大道园区开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不断完善。时值初秋,记者走进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县城,看到碧绿的桑江水绕城流淌,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风雨桥如腾龙般跨越桑江,吊脚鼓楼如卧虎般矗立在城中……独特的民族氛围与现代生活相映成趣,绘就出了一幅美丽的山城新画卷。
日新村变桑江北区
“桑江北区是2010年左右开发的,当时叫日新村。那时候路面还没硬化,都是泥土,也没有高楼,全是低矮破旧的木屋。放眼望去,全是田地,与对面的老街相比,简直不像是在一个县城似的。”北岸社区党支部书记谭芳秋告诉记者,她1999年就开始当村干部,亲眼见证着这个县城的美丽蜕变。
谁能想到,仅十余年的光景,这里已经大变样,市政道路路网、北岸休闲长廊、体育星城环山公路、山体休闲公园、龙胜移民小学、民族体育馆、老乡家园扶贫移民创业园、庆新园小区等一批基础设施、机关单位、公共建设项目和房地产楼盘拔地而起,桑江北区早已脱胎换骨,走出了落后的影子。
“现在桑江北区有几条晚上休闲散步的好路线,大家吃过晚饭后,就会出来消消食,聊聊天,一步一步感受县城的变化。从江心洲公园,经过新大桥,再过白龙桥,这样既能走桑江北区,又能经过老街。从揽胜楼往车站方向,走到体育场,在体育场转悠几圈再往下,这又是一条路线。一般经常散步或者锻炼的人,会选择这条路线……”谭芳秋兴致勃勃地介绍着桑江北区的最佳散步路线。
夜晚的县城更美丽
夜幕降临,桑江北区的美食一条街正是最有烟火气的时候,大家都呼唤着亲朋好友,围坐在桌前,吃着烧烤、小酌一杯、唱着歌,好不热闹。
“当时北岸新区刚刚开发,我们也是响应政府号召,把店开到了这边来,到现在也有十年左右了,生意是越来越好了!”曾宪海在桑江北区的美食一条街经营着一家烧烤店,在桑江北区刚开发时,他就把店从老街搬到了美食一条街,现在美食一条街的小吃已然成为龙胜的一道风景线,是许多居民晚上必去的“打卡地”。县城的夜晚,吸引人的可不只是美食,还有流光溢彩的夜景。2012年至2016年,龙胜县政府对县城夜景亮化进行再次提升,拓展沿河涉水道路和周边房屋立面照明,使得整个县城夜景更加绚烂多彩。
夜色弥漫中,群山环抱、错落有致的龙胜县城璀璨夺目,揽胜楼与鼓楼隔河相望,龙胜大桥、桑江大桥、白龙大桥三桥围合的中心区展现出温暖和谐、绚丽夺目的光彩。桑江与两岸鳞次栉比的原生态民房构成了立体的城市印象。万家灯火漫山而起,在灯光映衬之下,清晰了山城脉络与气质,凸显龙胜祥和、宜居、淳朴的少数民族生活气息。
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来到老城区的民族广场。这里在2015年实施了改造,建设了集休闲、商贸、停车场于一体的华业广场,新增地下停车位300个,极大程度缓解了县城停车难的问题。
华灯初上,有携家带口的居民在民族广场跳舞、游逛,也有居民陪着父母推着购物车在超市里购物……小县城的生活总是温馨而闲适。“自从有了华业广场,我们的生活丰富多了,溜娃也有了个好去处。”吴阿姨每到周末,总会带着孙女来广场游玩。
现在高楼林立的龙脊大道园区,几年前还是一座未经开发的大山。而现在,大楼夹道而立,摩肩接踵。龙脊大道、金结大桥、龙胜县第二高中、龙胜镇初级中学、龙胜镇第二中心幼儿园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据悉,2011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如今超过了2.6平方公里;2011年县城道路面积有36万平方米,如今超过了45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新增了山体休闲公园40万平方米;2011年街道路灯数量1100盏,如今超过了1700盏。
现如今,一幅民族团结、生态宜居、经济稳步发展、景色如画的美丽图景正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县城次第展开,各种或大或小的改变,蕴含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山水文化、地域文化的品位,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魅力山城正逐步向世人展示着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