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周俊远 欧远宁)入秋以来,走进荔浦市茶城乡粮食种植示范区现场,宽大而平整的千亩水稻种植区,美丽的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区、休闲公园等一应俱全。而在此前,这里是一大片失管果园和撂荒地。
近年来,茶城乡以促进产业转型发展为总抓手,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高标准打造了粮食种植核心示范基地和粮食产业辐射示范带,既保障了稳定粮食生产,也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荔浦种植砂糖桔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砂糖桔第一县”。近年来,随着这一支柱产业的热度“降温”,很多果农再不愿耗费管理成本,大片砂糖桔果园面临无人管理的窘境,导致大量土地资源浪费。今年伊始,茶城乡立足土地资源优势,按照因地制宜、打破地界和连片推进的原则,盘活低效用地,处置闲置土地,让撂荒耕地活起来。在此基础上,该乡高标准打造了茶城乡粮食种植核心示范基地和粮食产业辐射示范带。截至目前,该乡粮食种植核心示范区300亩,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粮1500亩,辐射带动6个村(社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8%以上。
创新理念,实现管理新面貌。在粮食生产过程中,茶城乡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着力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该乡通过规范网格设置,打造“乡村干部+党员+农户+片区”模式平台,设置乡级综合网格一个,划分6个网格,联户联片正副长16个,片区专职网格员36名,按田分配入户任务,联系指导示范区基地及农户开展工作。发挥党支部示范引领、合作社带动作用,将全乡326名党员分成6个党小组加入网格,组建农技服务队,由乡级综合网格长统一调配,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田间管理服务。同时,大力实行统筹管理,优先盘活村集体农用器械资产,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此外,该乡还通过组织农户、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外出学习考察、互学互鉴,对标先进找差距;邀请农业产业技术专家、致富能手、公司管理人员等到村授课培训,开拓视野,丰富发展经验,提升实战本领。
创新管理带来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茶城乡粮食种植核心示范区的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现全覆盖,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5%以上,节省人工15%以上。
据茶城乡党委书记邓雄苍介绍,近年来,砂糖桔产业热度急剧“降温”,产业面临转型的空档期。对此,该乡全力保障对千亩粮食种植核心示范区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服务支撑,着力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顺应产业转型新机遇。
据了解,截至目前,茶城乡争取上级部门资金1100多万元,投入建设覆盖6个村居的高标准农田9600多亩,高标准优化生产路6条共2400米、水利沟5263米,平整流转土地311亩,复耕复种122亩。在茶乡社区建立粮种种植核心示范区1个,在其余各村屯打造300亩粮食种植辐射区5处,全乡水稻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构建起以示范基地为核心的粮食生产产业带,保障全乡粮食稳产高产。
茶城乡清良村村民庞福亮告诉记者,他原是当地砂糖桔种植大户,在砂糖桔不景气的情况下,想放弃果园外出打工。后来了解到荔浦市政府出台的种粮补贴政策,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合另外两个村民于2023年把20亩砂糖桔全部砍了,种上了水稻,并成功申请到了种粮补贴。“政府为我们乡村产业转型指明方向,并提供了优惠政策,我们干起来就更有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