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菁 通讯员刘玉婷
今年以来,永福县在“稳农业、强工业、兴文旅”上努力做文章,经济社会呈现稳中向好局势,上半年“成绩单”亮眼。
工业运行稳定增长
眼下,桂林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手上飞快地进行操作,一条条生产线井然有序,加工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对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最大的是汽车制造业。”永福县工业和信息商贸局局长刘学永介绍,在汽车制造业中,桂林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产值6.05亿元,同比增长168.01%;广西新桂轮橡胶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产值4.14亿元,同比增长64.8%,而这只是永福县各企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为促进工业发展,永福县出台《永福县建设新型工业重镇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12条政策措施》惠企政策,激励企业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同时加大企业引进培育力度,继续深入开展“福燕还巢”招商行动,新签约项目17个,总投资81亿元,其中鑫亚凯立、航泰光电科技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实现签约即落地开工建设,优矿塑新材料公司获2023年第一批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全县新入规企业6家。
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体贴的服务,是企业加快发展的有力支撑。永福县严格落实县领导“一联三”服务企业和服务企业日制度,为企业纾困解难,解决实际问题48个;持续完善优化工作机制,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坚强保障,推动自治区、市层面重大项目分别完成投资4.01亿元、10.0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2.17%、55.64%。
“好环境”造就“硬实力”。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52.62亿元,同比增长6.3%,分别高于全区、全市3.5、3.3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增长3.4%、12.4%、6.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6.9%,分别高于全区、全市21.7、20.8个百分点。
保障粮食安全 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永福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增长,不仅体现在排名、规模上,更是聚焦做好、做活“土地”文章。
家住龙江乡驿马村的李桂松,连日来到自家罗汉果地里查看果子长势。“现在有小部分果子成熟了,再过半个月就可以采摘了。”李桂松说,“今年天气还不错,我们家种了15亩,按照往年规律,预计12月可以全部摘完。”
罗汉果被誉为“东方神果”。作为特色农业产品,永福持续发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县罗汉果种植面积达15万亩,预计年产果可超15亿个,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00亿元。同时,永福罗汉果栽培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名单。龙溪麻竹笋干入选“2023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永福县也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3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除了发展特色农产品,粮食安全也是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全县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基本农田“非粮化”治理,新增相对连片百亩以上“退柑还粮”示范点38个,种植粮食作物35万亩,预计产量11万吨。
系列活动促进消费市场活力
位于罗锦镇的崇山村,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建筑,春季的油菜花、夏日的荷花与古民居相映成趣。每逢节假日,都成了游客们带着亲朋好友远离城市喧嚣、惬意放松的好去处。在这里可以看古民居、赏美丽山水、听永福彩调,还可以购买特色文创产品。
特色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欢迎,永福也依托自身优势,组织开展“福寿康养之旅”“状元坊开街仪式”“端午节龙舟赛”等系列文旅活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推动消费逐步复苏。
人流、客流、物流带动经济增长,永福县上半年接待游客77.93万人次,增长42.2%,实现旅游总消费8.76亿元,增长4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7%,高于全市3.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永福通过加快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建设,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8.3%,较上年同期提升25.6个百分点。
永福县委书记韦文周表示,下一步永福县将坚持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全面攻坚发力,全力推动引进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力争成功创建“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和“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永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