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桂林

桂林的这项工作又有新进展!

桂林晚报265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向“无废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2022年4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通知》,桂林成功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百城名单。11月28日,桂林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在推进漓江流域生态修复工作上,桂林的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总投资54.91亿元,实施水生态、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矿山生态、石漠化治理、湿地生态、农田生态等8类修复工程,现已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20.40万亩。

  为持续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桂林市山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阳朔科技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相继建成运营,年焚烧处理垃圾70万吨以上、发电量近3.2亿千瓦时;全州能源生态园项目正在建设,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后,桂林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总能力将达到4210吨/日,实现市域生活垃圾“零填埋”、资源化利用“全覆盖”的目标。

  为补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短板,重塑环卫作业的服务体制机制,实现一体化管理,逐步达到世界级旅游城市对环卫工作的要求,桂林正在推进“市区环卫一体化”项目建设。

  此外,“十四五”以来,共有18家企业获工业绿色发展示范项目支持,成功创建3家绿色园区,37家绿色工厂。2022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9%;2家企业获评自治区级清洁生产企业,14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新建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同时,桂林实现医疗危废处理全覆盖,截止目前,桂林建成运行3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并是全区首个建成运行3座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项目的地级市。全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达26吨/日,满足桂林市医疗废物处置需求,实现医疗危废处置全覆盖,处置能力位居全区前列。

  在加强“无废旅游”设施建设方面,桂林优化共享单车公共资源配置,完成2万余辆共享电动自行车的注册登记上牌和投放。漓江景区于4月20日推出首批纯电动力游览排筏。该项目是桂林市2023年“无废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和引领性项目,计划在年内建造1200艘电动排筏并配备相应的动力系统、充电系统及配套设施。桂林将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桂林的城市窗口和文化象征,持续推进“无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桂林特色鲜明的“无废”城市品牌。

  来源丨记者刘高妗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