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动态

灵川灵田镇:肉牛产业让村集体经济“牛”起来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2031

  ▲搬运整理草料。

  ▲胡景仁(左)和湛拥护(右)一同察看肉牛长势。

  □本报记者李忠波 通讯员黄勇丹 秦恩敏 文/摄

  近年来,灵川县灵田镇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目标,以培育特色产业为抓手,找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采用“党支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肉牛养殖,有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激发了村级“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12月11日,记者走进灵田镇下长岗村肉牛养殖基地,看到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景仁,驻村第一书记湛拥护正和工人一起搬运饲料、喂牛、清理牛舍,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牛槽中埋头进食。

  “我们积极申报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加上市本级衔接资金共100万元发展肉牛养殖。”据湛拥护介绍,下长岗村山多地少,土地不集中连片,可用耕地面积仅700亩左右,不适合发展大规模的种植经济。为突破产业发展瓶颈,该村立足本村光照资源丰富、土地饲草资源丰富等优势,村党支部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其他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示范基地参观学习,最终发现了“集体牛”这个潜力股。

  2021年12月,该村建造了占地面积1.7亩的肉牛养殖场,引进13头牛犊开始自主养殖。同时利用村级集体经济公积公益金对肉牛养殖场进行改造升级,增加监控设备、提升饲料存储空间等。采光、通风和供水等条件的改善,为发展壮大养殖规模创造了条件。2022年12月,13头肉牛出栏共卖了22万元。通过一年的实践,该村探索出一条村集体有收益、产业有发展、群众得实惠的多方共赢之路。

  “这些牛再过几天就可以出栏了。现在牛吃的主要是用粉碎机打碎的玉米秸秆、玉米籽与饲料搅拌喂养,每天喂食两次。”胡景仁说,原来自主种草饲养的肉牛人工成本高。为有效降低成本,2022年12月,该村选择与公司合作,共养了40头肉牛,实行草饲料统一配送,仅这一项就能节省15%的成本。每头牛成本在2万元左右,出栏售价2.5万元,除去工人、水电费、场地租金,每头牛有4000元利润,今年纯收入在15万元左右。

  这条养牛新路子有效促进了下长岗村产业项目的“造血”功能和村集体经济扩源增收,还把肉牛产业打造成群众增收致富的希望产业。“我在这里上班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干活离家近,既能照顾家里,又能减轻家庭负担。”村民蒙九龙今年57岁,是肉牛养殖场的饲养员。遇到搬运草料等比较忙的时候,还要从村里请10人来养牛场务工。

  如今,下长岗村集体养牛取得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周边的正义、东田等村委先后来考察养牛产业,均有意向通过养牛产业聚力壮大集体经济。下长岗村发挥基层党支部引领作用,利用好发展集体经济的各类政策,为当地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积累了经验,有效辐射带动周边村委,让集体经济“牛”起来,让乡村振兴更有“犇”头。

  “我们将持续发展、壮大肉牛规模标准养殖,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广下长岗村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发展、壮大、做实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灵田镇党委委员邓天京说。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