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桂林

我市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121名 兑现奖励686万元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2337

  本报讯(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戈红明)日前,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截至2023年底,我市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121名,累计兑现高层次人才奖励686万元。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我市多措并举推进人才工作,积极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两年来,我市通过在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持续开展人才引育、打造人才平台、提供人才保障方面发力,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吸引到了更多优质人才来桂林。

  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构建不同层次人才专项政策闭环。我市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支持“桂林人才飞地”建设的试行办法》《桂林市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等,形成长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支持各类人才来桂创业。加快人才引育,持续实施“鱼鹰引才”计划,定期开展我市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征集工作,并有针对性地策划招聘会引才入桂。去年5月,我市在深圳举办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招聘会·深圳专场,9月份组织我市20家企事业单位参加2023年广西重点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11月组织10家企事业单位参加2023年中国—东盟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海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成果展。继续实施“丹桂育才”计划,依托“云上丹桂”线上培训平台开展专题课程推送活动52场,目前平台注册用户已达1.7万余人。开展“桂林市人才工作者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云上丹桂线下培训班”“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能力提升研修班”等线下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学员232名。

  打造人才平台,为产业发展“聚智赋能”。去年,依托桂林海创基地,我市开展“全国元宇宙专家桂林论坛活动”等人才项目交流对接活动16场,并通过活动新引进4名高层次人才落地,涉及医美产业、食品工业、农业旅游、电子信息等行业领域。同时,优化人才飞地建设方式,将主体权限下放给企业,鼓励企业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需求,在桂林市外的先进发达城市建立离岸创新、引才育才平台服务载体,拓宽企业人才引进培育、科研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通道。完成首批企业创新飞地评选工作,确定桂林智神公司、桂林橡胶设计院、广西萃发科技等3家企业(离岸创新类)入选桂林市2023年度“桂林人才飞地”建设载体。

  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留住人才。近年来,我市倾力为人才提供周到服务和贴心保障,千方百计为其消除后顾之忧。去年累计受理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申请89人次;开展专家体检、专家休养等活动,服务专家171人次;受理市本级人才公寓入住、续住工作,累计服务116人次。依托我市自主开发的“桂林英才码”小程序,1106名高层次人才享受到了就医优待、机场及高铁站人才便利出行、人才休闲旅游等专属服务。

  探索人才就业服务新机制。去年,我市人社部门围绕“桂林打造自治区级人才城、世界级旅游城市人才新高地”战略目标,积极探索“1234”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长效机制,即“一个机制”(组建青年人才留桂林就业联席会议制度)、“两端驱动”〔综合运用人才+就业两个政策、两个平台(线上+线下)、两类资源(政府+社会),推动单位纳才和毕业生就业需求有效匹配〕、“三个前移”(前移工作时间、阵地和服务,将服务触角延展到园区、商圈、校园等产业、人才集中区域,助推青年人才留桂林工作提质增效)、“四个提升”(提升政府有为、高校支持、企业承接、毕业生响应的内生动力),形成“政府平台给政策、扩渠道”“院校组织强培训、重引导”“社会单位挖潜力、拓岗位”“青年人才勤参与、想融入”的全要素型工作生态。

  创新人才激励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明确实施“青年人才‘储备工程’”政策举措,将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青年人才纳入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以来,已组织2.21万名2024届毕业生线上申领求职创业补贴,已审核通过20761人,涉及资金3006.19万元。支持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累计向205家中小微企业及社会组织发放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涉及金额217.3万元,惠及毕业生1091人次。累计向170家中小微企业及社会组织发放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涉及金额1129.87万元,惠及毕业生1348人。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