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5月11日,灵川县第六中学开展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强化师生应急避震、自救自护能力。
学生有序疏散到操场。 王道梅摄
“地震来了,不要慌,请同学们抱头蹲在桌子下”。上午10点15分,随着警报声响起,在老师的指挥下,教室内的学生迅速双手抱头,选择就近的课桌下或墙角处蹲下,以保护身体不被砸伤。随后,全校师生根据预警信号迅速离开座位,沿着各楼层既定的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从教室向学校操场集合。到达操场后,老师立即清点人数报现场总指挥处,对没有疏散出来的师生组织专业队伍进行营救,随即将被困人员转移到伤员救治点进行救治。整个过程大家临危不惧,快而不乱,仅用了2分46秒完成了近1100名师生的疏散工作。
“在这次演练中,我们听从老师的指导,迅速有序的完成了疏散。这让我意识到当地震真正来临的时候,保持冷静,听从指挥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这次演练让我更加关注到日常生活中对防震减灾知识的积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关注自身的安全,并且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灵川县第六中学2310班学生何语薇说。
桂林市蓝天救援队队员与学生互动防溺水知识。 王道梅摄
演练结束后,桂林市蓝天救援队队员还给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防溺水自救知识课。并通过现场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将自救知识熟记于心。
“通过这次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增强了我校师生的防震减灾安全意识和紧急情况下的安全自救能力。”灵川县第六中学团支部书记刘雄丽说。“下一步,我校将对宿舍、食堂等不同场所的师生员工继续开展防恐防爆、消防安全、防空等应急疏散演练和安全知识培训,今后也将陆续开展防溺水、交通安全等安全教育,持续提升我校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让学生们掌握紧急避险的正确方法,熟悉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方式、路线和安全避险区域,培养自我保护、自救互救、团队协作的能力,增强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和处置意识,将安全意识根植于心,践行于实际生活中。
通讯员 宋晓文/文 王道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