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灵川县定江镇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实施“党建+”路径,持续在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文化赋能上发力,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赤江村村集体经济——大棚甜瓜种植基地种植的甜瓜喜获丰收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明实践活动
“党建+产业”,夯实乡村发展之“基”。产业兴则百业兴。定江镇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抓手,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园区发展优势,积极探索多元产业发展路径,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增收。抓好土地流转,引导和鼓励致富能人带头建立水稻水果、家禽养殖等专业合作社32个,吸纳上百余名村民就近就业。落实好产业奖补政策,完善产业道路、灌溉水渠等产业发展配套设施,鼓励脱贫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去年以来,为281户脱贫群众发放产业奖补共计80余万元。二是村集体经济带富。推行“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金灵村立体大棚肉鸡养殖基地、赤江村大棚甜瓜种植基地,实现村集体经济增长、脱贫群众增收致富。三是统筹资金入股分红。依托高铁产业园区企业资源,筛选本地商会中信用好、收益稳、带动强的民营企业4家,通过合资入股、劳动力输入等方式,稳定年分红约11万元,带动村民就业30余人,让“看得见”的区位优势变“摸得着”的红利。
邀请灵川县水果中心高级农技师(右三)到赤江村现场进行农技知识培训
“党建+人才”,驱动乡村建设之“力”。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动力。定江镇坚持把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充分挖掘“乡土人才”。坚持“输血”和“造血”齐头并进,对外在“引”才上找突破,吸引各类技术人才回归乡土;对内充分挖掘在养殖、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建好“乡土人才库”,将符合条件的乡土人才吸纳进党组织,不断壮大人才骨干力量,目前已入库定江籍乡土人才40人,其中党员14名。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后备人才。加强乡村振兴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采取“1名联系点领导+1名村(社区)老班子成员+1名后备干部”的“2+1”“师徒”传帮带模式,帮助后备干部成长成才,提高后备干部协调处理农村事务、村民矛盾纠纷等方面的能力。目前共储备后备干部81名。与此同时,充分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模式,通过推荐各类人才外出学习乡村振兴经验、提升学历,邀请市县专家进村现场培训和指导等方式,帮助乡村人才开拓视野,提升能力。
在桂林西站开展”文明暖心 温暖回家路“为返乡农民工送对联、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明实践活动
“党建+文化”,筑牢乡村振兴之“魂”。党建融入文化,润物细无声。定江镇始终着眼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依托各党群服务中心,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以文化服务、文明实践等活动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升级提升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服务功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设有宣传宣讲、文化文艺、健康卫生等集理论学习、文化传承和群众休闲相结合的功能场所,涵盖党史、少儿、文化、医疗卫生、农林科技等各类图书杂志,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举行分众化、多层次的理论宣讲活动30余场次;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明实践活动40余场;举办接地气、暖民心、强信心的文化惠民活动64场,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通讯员 盘启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