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大街小巷整洁干净,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文明实践温润心田,好人故事层出不穷,乡村文化如沐春风……走进兴安县溶江镇,处处涌动着文明新风,散发着文明气息,一首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的新乐章正在溶江镇铿锵奏响。
莲塘村文明新风
按下人居环境“美颜键”,美丽乡村入画来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溶江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聚焦村容村貌改善、农村垃圾治理和厕所革命,持续打造“美丽庭院”“三微”景观,为群众留住“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走在该镇五架车村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上,远远就听见休闲娱乐的同心广场上传来琅琅读书声,伴着拂来的阵阵清风,升起的袅袅炊烟,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画卷。“村里的公益事业,每家每户都得自觉投工投劳。”大樟树下,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你一嘴我一嘴地讨论商定村规民约。
“现在村里的道路都硬化了,出行更方便了,环境也越来越好了,我现在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院子,让家里干干净净的。”村民康和源说道。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赵沂言语中展露出了一点小小的骄傲,“现在真的是大变样,道路、卫生、环境、房屋都越来越好,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舒适安逸,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实现了。”乘着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政策的东风,赵沂开起了农家乐,走上了“采摘+”乡村旅游的新路子,“现在周末和节假日的游客都挺多的,他们带着小孩来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到农田里采摘,感受不一样的农家风情。”赵沂的农家乐做得越发红火,也让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织密便民服务“幸福网”,文明实践丰富多彩
溶江镇始终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聚力鼓劲作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在文明村镇创建中走深走实,在群众中传递着源源不断的温情与活力。
充分整合镇村现有资源,积极拓展优势资源。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建设全覆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优化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等场所。按照“需求+服务”模式,依托乡土人才、农业能人、典型人物等组建理论宣讲、乡村治理、文明劝导、健康义诊、文化传播、普法宣传、移风易俗等“10+N”支志愿服务队伍,按照群众“点单”、实践站“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的工作流程,常态化开展“田间课堂”、孝老爱老助老、清洁家园、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揪心事、烦心事30余件,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筑牢明德守规“硬堡垒”,文明乡风沁人心
“自从村里制定村规民约后,我们邻里间的关系反而越来越融洽,铺张浪费的现象大大减少了,经济压力也减轻了。”说起村里立下的村规民约,莲塘村村民庄连江赞不绝口。
溶江镇各村充分利用“一约四会”,进一步扭转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及时修订完善红白理事会的相关制度、村规民约。把德高望重的乡贤、移风易俗的榜样、党员等群体作为红白理事会的“主力军”,组织入户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倡导大家既要当好移风易俗“实践者”,更要当好“宣传员”。商定推行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有效遏制孝道式微、厚葬薄养、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
莲塘村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投票
同时,发挥榜样模范作用,用身边看得见的典型带动讲文明、树新风,全镇共评选“三好一户”38户,掀起了学先进、争先进的热潮。通过“积分制”将村重大事务细化、量化为积分指标,对村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并形成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物品,村民通过存积分、攒积分、比积分、亮积分、兑积分,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激发群众践行乡风文明的内生动力。
通讯员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