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印发《落实全区重点问题整治改善就医服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该专项行动围绕诊前、门诊、急诊、住院、诊后等五个就医环节,共提出了43条便民惠民措施,将通过组织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改善就医服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专项行动,不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便利性、满意度。
资料图。来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
广西提出方案,着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问题
近日,广西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联合制定并印发了《落实全区重点问题整治改善就医服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该专项行动围绕诊前、门诊、急诊、住院、诊后等五个就医环节,共提出了43条便民惠民措施。
该专项行动从2024年5月开始,至10月结束,分为部署、排查、实施和总结提升四个阶段。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广西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就医环境,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高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和满意度。目前,广西多家医院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措施。
如广西柳州市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等便民措施,全市二级公立医院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广西钦州市在“一次挂号管三天”的基础上提级“一次挂号管多科”“初诊-复诊一号通”等新就诊模式,构建“客服中心+专科”随访模式,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将专业医疗服务从院内延伸到家中,满足患者从医院回归家庭和社会后的健康需求。
资料图。行动围绕五个就医环节,提出43条便民惠民措施
诊前措施
完善预约诊疗制度:二级及以上医院应普遍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运用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预约诊疗精准度。
优化在线预约服务:提供多种途径预约服务,支持多种有效证件预约,落实分时段预约,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号源量。
推广多种预约模式:包括诊间、跨科、复诊、诊疗团队内、医联体内等多种预约模式。
图为专家在百色市义诊现场。中新网记者 黄艳梅 摄
门诊措施
优化门诊流程设计:加强门诊信息化建设,提供多种付费渠道,缩短患者在门诊的等候时间。
建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就医效率。
鼓励开设新型门诊:如麻醉、疼痛、健康管理、伤口造口门诊等,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
弹性安排门诊时间:满足上班、上学等人群的就诊需求。
图为5月10日,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护士夏全胜正在为患者进行壮医滚蛋治疗。 朱淑雨 摄
急诊措施
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优化院前急救服务流程,提升120呼叫定位精度,缩短呼叫反应时间。
加强院前院内衔接:实施急危重症患者“优先救治、后补手续”。
建立急危重症患者多学科联合救治机制:提高救治成功率。
资料图。
住院措施
完善住院医疗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日间医疗服务制度,鼓励医疗机构拓展日间医疗服务范围。
加强住院患者综合服务:探索建立覆盖门急诊和住院全流程服务的疼痛管理新模式,为患者提供营养筛查、评估、诊断、宣教、治疗等临床营养服务。
开展住院患者心理评估:推广分级分层的心理干预模式。
完善陪同、陪护、探视管理制度: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权益和安全。完善餐饮预定、陪床保障、衣物晾洗、日用品购买等第三方便民服务措施。
图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为患者家属提供宿舍。 林馨 摄
诊后措施
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依托医联体、医共体等,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下沉专家、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资源。
加强诊后管理与随访: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和随访计划,为患者提供便捷专业的院外康复和延续性治疗。
建设智能随访平台:基于患者服务为核心,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供就诊绿色通道。
2023年12月2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南丁格尔”工作室在南宁揭牌成立。中新网记者 林艳华 摄
广西头条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