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聚焦“三张清单” 以创新推动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本报记者唐健扬 通讯员郜雪
“自治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三张清单’任务分解表以及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批复精神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方明告诉记者,今年来,市科技局对照实施方案,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充分发挥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作用,助力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市科技局积极推动《中共桂林市委员会 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支撑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意见》《桂林市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在沿用原有政策中好用、管用的条款基础上,根据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完善了政策支持内容、丰富了政策落实方式、优化了政策奖补条件,从“激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支持高层次人才服务产业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共14条具体措施支持我市科技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今年共获得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455项,资金资助约2.65亿元,其中重大专项32项、重点研发计划188项。获2024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12项,占自治区总数的19.4%,排名全区第二,获资助2610万元。发布桂林市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积极组织重点企业和在桂林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民生科技重点领域,申报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700项,目前已公示第一批拟立项项目17项。
为了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市科技局成立了成果转化专班,并联合多个部门建立了“四张清单”制度。通过“科技强企、人才支撑”大行动和“百名博士进百企”计划,深入企业一线,解决技术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组织了多场产学研合作活动,成功推动24家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签订合作协议。今年1至7月,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数量已达592份,合同成交总金额高达19.04亿元。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有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曹方明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高水平实验室建设,桂林理工大学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申报组建岩溶系统过程与环境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成为目前自治区唯一推荐组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已完成答辩。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成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分中心,是我市第一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分中心。此外,推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在桂林设立分中心。推动广西师范大学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支持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牵头筹备组建广西人工智能实验室等。
在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梯度培育体系上,桂林出台了《桂林市科技创新中心认定与管理办法》《桂林市创新联合体认定与管理办法》,首批认定7个市级科技创新中心、3家市级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为我市高水平创新平台培育更多后备力量。
“7月,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未来城市顾问委员会《未来城市顾问展望2024:数字城市治理》报告中期专家会在桂林举行,进一步总结中国城市数字治理经验,为探索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谈及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曹方明表示,桂林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蓝绿空间生态涵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3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桂林落地实施,成功争取到了自治区“科技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项目7个,科研经费3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