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专题信息

【消费提示】理性开启“文具盲盒”,快乐学习不盲从

桂林生活网2065

  随着盲盒经济的兴起,“盲盒文具”也正悄然渗透学生文具消费市场,逐渐成为广大学生的新宠。“盲盒”以其独特的神秘性、趣味性,不仅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还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然而,理性消费、避免盲从对于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和促进快乐学习同样重要。在暑假接近尾声,新学期开学即将到来之际,桂林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要按需购买,理性开启文具盲盒,享受学习乐趣而不失理智。

  文具盲盒的“神秘陷阱”篇

  商家过度宣传,到手货不对板。“文具盲盒”,由于其内装文具内容既不可视又不可触,消费者在购买时面临极大的信息不对称挑战,难以直接评估商品的真实质量与价值。在此情境下,消费者主要通过商家宣传广告选购,宣传广告有时会存在夸大价值、虚构概率或颜色、款式与实物不符等情况,使消费者陷入虚假宣传的陷阱之中,易导致最终获得的商品与预期不符。

  产品质量难保障,时现“三无”产品。拆开“文具盲盒”后,有的产品可能不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安全性指标,让安全使用成为隐患;有的可能是假冒的山寨品或者二次销售品;有的甚至是没有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以及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此外,产品还可能存在表面瑕疵,如划痕、掉漆、污渍等,严重影响了整体品质与用户体验。

  商家花样营销,易中套“上瘾”。商家巧妙运用多元化的营销策略,借明星之辉、综艺节目之热、网红主播之口,让小小的盲盒在孩童间频繁“刷脸”;或者在同学间的分享、讨论与交换氛围的包围下,孩子被激发出购买欲望。特别是有些孩子狂热追求“隐藏款”、“珍藏款”盲盒,不惜代价,甚至整箱购买,盲盒的未知与惊喜成为冲动消费的催化剂,理性消费原则被抛诸脑后。

  购买文具“盲盒”注意事项篇

  在挑选及享用文具“盲盒”的过程中,除了品牌声誉与价格因素外,还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明确需求,理性选购。在购买文具盲盒前,尽可能提前了解盲盒内可能包含的文具种类、数量及价值范围、概率说明等信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看是否真的需要这些文具,理性购买。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的消费观,不要过分沉迷、避免成瘾。

  查看标识,选择正规商家。消费者选购文具“盲盒”时,应注意查看适用年龄、警示说明等信息,不要购买无检验合格证明,以及无中文标签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厂址的“三无”产品文具。尽量选择有合法经营资质、信誉良好的大型商场、超市、文具用品店或在第三方网上平台开设的品牌旗舰店购买。

  注重质量,选择适合产品。选购时,消费者应做到闻一闻,尽量不要选购香味浓烈、塑胶味较重或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文具,不要买印有涉嫌不良内容或信息的产品;同时,要注意文具的边缘和尖端是否圆滑,避免使用锐利边缘或尖端的文具。

  最后,家长和学生在选购学生文具或享受服务时,应主动索取并妥善保存发票及购物凭证。这样,在遭遇消费争议时,才能更有效地与商家沟通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拨打商家或平台所在地的12315、1234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或直接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文:马琼)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