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安县白石乡高圩村的腾辉合作社的生态种植基地里,村民正忙着把成熟的甜玉米、毛豆等农产品采收、装袋,驻村工作队员也来帮忙,基地里一片热火朝天景象,这是当地推动农产品种植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试验田”。这里与传统种植有啥不一样?地里全部铺设了自动淋灌设施,农药喷洒用上了无人机,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近年来,乡村数字化应用场景持续涌现,为乡村振兴插上了“数字翅膀”。
电商平台:连起了“小农户”与大市场
在三友村委盘古岭村,五黑鸡养殖大户唐吉音自创业开始就在微信、抖音等平台注册了账号,把养殖环境、如何喂养等情况通过网络发布出去,看到她的鸡都生长在山上面,吃的是玉米和杂草等生态食物,不少顾客直接通过网络发来订单。“网络销售不仅让我的鸡不愁卖,我还帮助其他养殖户的鸡也卖了出去。”唐吉音说,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为广阔乡村搭建了农产品流通新平台,也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大力推进,一批掌握数字技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变身网络达人,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视频拍摄成为“新农活”,网络数据成为新农资,一部手机连起了农户与“市场”的直接对话平台。
物流配送:打通乡村配送“最后一公里”
在白石乡客货邮服务点,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把农产品打包并贴上标签送上车。自2022年9月兴安县被确立为创建全区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示范县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各部门群策群力,扎实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多点开花、多管齐下,县、乡、村三级客货邮站点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保障客运顺畅的前提下,提供邮件快件包裹中转装卸、运输配送等服务,引导邮政、快递、电商、供销等企业积极入驻,切实打通了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公路、客运、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统一调配利用客运班车将邮件、快递运送到各乡镇、村级站点的形式,大大缩短了群众收、寄快递的时间,让山里农产品走上城里人的餐桌,也让网购生活物资快速送到村民的手中。
乡村治理: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在数字乡村发展中,鳌头村党总支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导和鼓励村民通过党建引领建立“积分超市”,通过鼓励全体村民参加政策学习、自觉抑制不良陋习、村庄清洁、邻里守望、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等文明活动累积积分,在手机APP上发布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扫码确认活动时间赢取积分,用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的方式,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和日常工作中,让群众既是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又是乡村治理的受益者。此后,村委还积极探索运用数字化助推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让数字化最大程度惠及更多群众。
近年来,以手机屏为终端,越来越多地方搭建起数字乡村平台,实现了服务需求和信息精准下发到户,教育、医疗、农技等优质资源下沉到村,让村民“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通讯员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