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桂林

桂林美食里的中秋仪式感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1689

  又到一年中秋时,不少桂林人关于中秋儿时记忆又涌上心头。拜月亮、分月饼、吃鸭子、讲故事……不同家庭在中秋这天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传统仪式。这些从老一辈手中传下来的习俗每到圆月当空的时候,就会焕发活力光彩。这其中,不少桂林美食征服了一代又一代桂林人的味蕾,在中秋时带来独特的仪式感。

  品桂花 桂林人的“舌尖福利”

  要说桂林的秋天什么最迷人,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投桂花一票。对家住金竹社区的李大爷来说,“吃桂花”是每年中秋节的“固定节目”,用他的话说,没有桂花香的中秋总差一点味道。

  “桂花糕就是最有秋季味道的点心了。”李大爷告诉记者,桂花糕用到的主料是糯米粉、糖和桂花这几种。在蒸屉上摆好方形模具,先往里面筛上一层糯米粉,再放上桂花和糖,最后筛一层糯米粉封顶。这样蒸出来的桂花糕口感软滑,而且透着一股桂花香,经久不散。“我小时候经常能在街上看到卖桂花糕的三轮车,车上架着的蒸锅,飘出来的香气让人着迷。”

  用桂花做点心之所以流行,还在于桂林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桂花园”。记者从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了解到,桂花树一直是桂林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在雁山公园保存有100多株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桂,七星景区则种有6000多株桂花树,绽放时盛景迷人。桂林园林植物园建有国内最大的桂花博览园,种植成年桂花2万多株,收集了桂林所有的优良桂花品种。

  不过,并不是每年中秋节都能赶上桂花开放,若是赶上高温少雨,桂花可能会“迟到”,但厨房里,桂花却年年中秋准时到场。李大爷说,现在市场上的桂花产品很丰富,可以直接买到干桂花和桂花蜜,所以每年中秋节他们家里总能吃上热乎的桂花糕。

  “吃桂花”的浪漫习俗正在通过美食传递给新一代。15日上午,记者来到桂花公社的桂花文化体验馆。在体验区,很多孩子正在制作桂花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参加桂花糕制作的不仅有游客,还有很多本地市民,当天上午他们陆续接待了20多个家庭。家长们想通过上手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更多与桂花相关的知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鸭子肥美时 家宴少不了

  如果说桂林人的中秋家宴哪道菜必不可少,那一定是鸭子。

  桂林市餐饮烹饪协会副会长何孟文告诉记者,桂林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鸭鸭鸭,嘎嘎嘎,八月十五拿来杀。”在不少老一辈桂林人回忆中,中秋节的傍晚时分,村子的水井边、小河边上总会排满清理鸭子的人,家家户户忙个不停。

  “虽然现在市场上的鸭子种类众多,但是大部分老桂林人更加熟悉番鸭。”何孟文告诉记者,番鸭在桂林也俗称“洋鸭”,毛色多为黑白两色,鸭头两侧长着红色的肉瘤。现在,很多村庄里还有人大量饲养番鸭。除此,桂林常见的还有麻鸭及绿头鸭等。

  何孟文说,桂林民间节庆时的宴席常常讲究“十大碗”或“八大碗”,具体菜品因各地习俗略有差异,但一般会有一道鸭子。“中秋节前后,是本地鸭子肉质最肥美的时候,民间自然就逐渐形成了中秋家宴‘烹鸭子’的习俗。”

  市民谭志钦已经退休,每年中秋节总要亲自下厨给全家人做一顿大餐。“这么多年来,中秋节我给家人做的鸭子菜品太多了,荷叶鸭、琵琶鸭、啤酒鸭、子姜炒鸭、醋血鸭、白果炖老鸭……虽然每一道菜的做法不一样,但我坚持用桂林本地的配菜去搭配。”

  谭志钦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是厨师,自己小时候经常去父亲上班的地方玩耍,耳濡目染喜欢上做菜。要说他从身为大厨的父亲手里学到了哪些经验,最宝贵的一条就是“用桂林食材做桂林味道”。

  谭志钦回忆,小时候中秋节做醋血鸭时,父亲会用自家坛子里的酸水做醋血,这样更有“家的味道”。以前他听得似懂非懂,如今自己掌勺时,他才理解父亲的想法。

  每年中秋,他会去市场淘一只本地土鸭,给家人做一桌“桂林味”的团圆饭。“用临桂的仔姜炒鸭子,用灵川的白果炖老鸭,中秋将最好的食材与家人分享,多花些工夫完全值得。这不光是在跟家人分享美味,也是在跟家人享受团圆。”

  “葱味月饼”在桂林人心中长久飘香

  “我还记得第一次跟外省同学分享桂林葱香豆蓉月饼时,他们有多么惊讶。”市民黄琪说,2014年,他到哈尔滨读大一,妈妈在行李箱里放了几个月饼,这几个葱味月饼着实给他的东北室友带去了不小的“桂林震撼”。“葱香豆蓉这个口味应该算桂林特有的一种口味吧,外省的同学没见过,尝了之后连说好吃。”

  将“葱味月饼”跟桂林味道联系起来的桂林人不止黄琪一个。在老桂林眼中,任凭你在月饼里加了多少材料,终究还是抵不过那一缕记忆深处的葱香。

  “我小时候过中秋节就盼着快点吃完晚饭,大人开始分月饼。”今年51岁的唐荣英说,过去物资相对匮乏,能吃上糕饼点心机会不多,月饼更是容易抓住小孩子的心。

  唐荣英说,可能是等待的时间放大了月饼的吸引力,当那股葱香味飘出来时,她高兴得都快飞起来了。“小时候的月饼到底是甜多一些还是咸多一些,我记不太清了,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那股葱香味。”

  正是带着这份记忆,唐荣英还会专程跑到老厂区去买月饼。在她看来,葱香豆蓉的月饼就像是团圆饭上的最后一道“桂林菜”,如果中秋节时没有这股葱香味,总会觉得少了些许桂林的节日味道。

  “现在冰皮、流心奶黄、咖啡等新奇的月饼越来越多,但自己回到住处静下心的时候,还是想再啃几口‘家乡特色’。”毕业后留在北方工作的黄琪说,每年临近中秋时,他总会回忆起当时宿舍里嬉笑打闹分月饼的情景,然后忍不住掏出手机在网购平台下单“葱香豆蓉月饼”。

  记者阳聃甫 文/摄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