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日益受到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
全球约有20%的老年人
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与青壮年人群相比
老年人抑郁
具有独特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
老年期抑郁症
识别难度大
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不明显。
老年人可能表现更多的是躯体症状,如食欲改变、恶心腹胀、胸闷心悸、睡眠障碍、便秘,以及定位不清的不适感或疼痛等。同时,老年人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决策困难等认知功能下降的现象。在评估老年人是否抑郁时,要特别关注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以确保正确诊断和及时干预。
老年人基础疾病的症状与抑郁症状存在重叠现象,这使得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更加难以被识别和诊断。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本身就可能带来疲惫感、情绪低落和生活质量下降。慢性疼痛、失眠、乏力等症状,不仅存在于常见的老年期躯体疾病中,还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这些症状的重叠,使得老年期抑郁症的识别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老年人在面对基础疾病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如焦虑、悲伤和无助等,这些情绪反应可能被误解为抑郁症状,而实际上,它们是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自然反应。这种情绪的混淆,也会进一步增加抑郁症的诊断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往往因为基础疾病频繁就医,其间可能更关注身体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和评估,这也使得抑郁症状得不到及时识别和干预。
老年期抑郁症
诱发因素多
1.老年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变化、神经递质水平的改变,可能直接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2.一些慢性疾病造成的长期疼痛和不适,可能会引发或加重老年人的抑郁症状。
3.经历重大人生转变,如退休、配偶离世、子女离家或者家庭结构的变化等,也可能导致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加剧,进而导致抑郁。
老年期抑郁症
自杀风险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近年来老年期抑郁症的发生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所上升,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为一般人群的两倍甚至更高。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常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决策能力下降和社交退缩等问题,这些也会加剧孤独感和无助感。尤其是失去伴侣或社会支持系统薄弱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可能更高。
老年期抑郁症
自我应对策略
1寻求专业帮助
患者要意识到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通过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方式来改善情绪状态。
2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患者可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与他人的联系,通过参加兴趣小组、志愿者活动或社区活动等,来建立新的社交关系,提升自我价值感。
3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律的锻炼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状。老年人应坚持均衡营养、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适当运动等,改善身心状态。
4给予理解和支持
家人应及时察觉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并给予理解和支持。多倾听老年人的心声,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5鼓励和陪伴
家人可以鼓励和陪伴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如散步、看电影、做饭等,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乐趣。
6关注健康状况
家人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定期带他们进行身体检查。
7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家人也应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适时寻求专业帮助,参加支持小组,分享经验和感受,更好地应对照顾老年抑郁症患者带来的挑战。
家人应给予老人
更多的关注、陪伴和支持
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给养
一旦发现异常表现应及时就诊
避免耽误病情及治疗
来源:健康中国、《大众健康》杂志、广西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