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桂林

枫叶伴归程,接志愿军爷爷“回家”

广西日报1150

  9月12日上午,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迎接区域庄严肃穆。

  廖启升手捧着来自家乡广西百色平果市的枫叶,站在迎接队伍里,指腹反复摩挲着枫叶上清晰的脉络——这沓带着南国草木清香的叶子,是他特意从老家院门前的老枫树上采摘的,他要带着枫叶,迎接自己的爷爷、抗美援朝烈士廖天良的遗骸“回家”。

  


  廖启升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迎接区。受访者供图

  “爷爷,我来接您回家了。”廖启升轻声念叨,泪水在眼眶打转。

  9月11日,他从平果市同老乡享利村的老家出发,在自治区、百色市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同志的陪同下,一路赶赴沈阳。几千公里的行程,无论是乘坐动车还是飞机,这沓枫叶始终被他小心呵护,放在行囊中。这枫叶,寄托着一家人守护了73年的牵挂。

  


  廖启升行李箱里的枫叶。受访者供图

  这牵挂,藏在家里长辈反复讲述的故事里——

  “1949年,你的爷爷廖天良才27岁,参军出发了。临行前,他走过家门口的枫树,说‘等打完仗回来,枫树会长得更高,孩子们也会跟着一起长大了’。爷爷出发前,家里3个孩子,最小的才3岁。”

  1952年,噩耗传来,廖天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牺牲。“爷爷走了,他永远停在了30岁!”廖启升说。

  此次出发去沈阳前,廖启升特意去了同老乡烈士陵园,在爷爷的衣冠冢前放了一片新鲜枫叶,轻声说道:“爷爷,过两天,你就能回家了。你还记得家门口的老枫树吗?我们家在老枫树旁起了一幢新楼……”

  廖启升的行囊很简单,除了那些枫叶,就是一家人的照片。

  “要让爷爷看看,他牺牲后这70多年,家族开枝散叶,日子越过越好。”他的大伯和父亲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等到爷爷归来。如今,这份“接爷爷回家”的使命,落在了他的肩上。

  廖启升的思绪也回到了2025年2月的一天清晨。当天,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打来电话,说爷爷的DNA比对成功了,全家人都哭了!

  廖启升的姑姑、79岁的廖美兰,跪在老枫树下久久不起。6岁起失去父亲的她,一遍遍摸着枫树树干,对廖启升说:“你爷爷走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季节。”

  为了这一天,一家人等了太久。

  2023年,在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协助下,廖启升和两名堂兄弟完成DNA采样入库,此后每次电话响起,全家人都盼着是来自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好消息。曾经,家里还保存着部队寄回的爷爷的日记和钢笔,那是烈士留给家人的念想,可惜不慎遗失。“这是全家人永远的遗憾。”廖启升说。如今,老家门前那棵老枫树,依然年年红叶似火。

  在等待的岁月里,这棵枫树成了廖家人情感的寄托。每年清明节,全家人都会聚在枫树下,用枫叶汁浸泡糯米蒸五色糯米饭,廖美兰总边做边流泪:“小时候,你爷爷经常带着我们三兄妹采摘家门口枫树的叶子,他最爱吃这枫叶做的糯米饭,还说等胜利回来要吃三大碗。”这个传统已传到第四代,廖启升的孩子会帮着采摘枫叶,听太爷爷的英雄故事。

  


  廖启升老家院门前的枫树。受访者供图

  “总是想着,爷爷英魂归来时,看到枫树,就找得到回家的路。”廖启升说,即便后来盖了新楼,那棵老枫树也从未被挪动过分毫。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廖启升望着远处缓缓驶来的专机,捏紧了手中的枫叶。“爷爷牺牲时才30岁,现在我都55岁了,比他当年还大。但在我们心里,他永远是那个在枫树下立下保家卫国誓言、顶天立地的青年。”

  当载着烈士遗骸的专机平稳降落,廖启升的眼泪止不住夺眶而出。他离爷爷又近了——73年的等待,73年的思念,终于要在这一刻,化作最庄重的重逢!

  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覆盖着鲜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廖启升和在场的全体人员一起,向烈士遗骸三鞠躬。

  廖启升捧着枫叶,看着一辆辆挂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山河铭记 英雄回家”等红色横幅的车辆在眼前缓缓驶过,他觉得,手上枫叶的脉络格外清晰:这是一个家族跨越山海的牵挂,更是一个民族对英雄从未褪色的敬意。

  枫叶红了几十载,英魂终得返故乡!

  


  报纸版面截图。

  来源丨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刘莉 通讯员 刘德安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