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假日消费市场活力满满
“烟火气”中透出新风尚
□本报记者 张苑
中秋遇国庆,双节喜相逢。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我市消费市场持续升温。从商超货架到街头餐馆,从鲜花市集到特色店铺,处处涌动着消费的热潮。月饼“轻装”上市传递健康理念,餐饮店座无虚席践行绿色风尚,花市姹紫嫣红点亮节日心情……多元化的消费勾勒出假日经济的活力图景。
月饼“轻装”上市
经济实惠受好评
随着中秋临近,月饼成为市场上当之无愧的“主角”。在市内各大连锁超市和烘焙店,月饼被摆在了卖场的显眼位置,前来选购月饼的顾客络绎不绝,节日氛围浓厚。
记者走访发现,今年我市月饼市场彻底告别“过度包装”,“轻装”上市成为主流,健康化、零食化趋势尤为明显。超市里,“缩水版”的小月饼、简约款的包装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今年很多厂家都推出100克的小月饼。相比125克的传统月饼,小月饼量少,新鲜又健康。”在桂林万象城沃尔玛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像桂花乌龙、玫瑰葡萄、龙井茶等新奇口味的月饼卖得比较好。另外,不少品牌的月饼今年都打出了“低糖”的招牌,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2023年修订并实施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中,对月饼、茶叶、粽子在内的31类食品及16类化妆品的包装层数、包装成本、空隙率等均作出明确规定。其中要求月饼包装最多不能超三层,明确规定月饼不应与其他商品混装。从记者近日走访情况来看,今年我市月饼市场上的盒装月饼普遍“轻装上市”,月饼包装均未超过两层,只有外盒、内盒和塑料纸包装,也极少见到有搭售其他商品的情况。
“轻装上市”的月饼礼盒得到了不少市民的好评。一位正在选购月饼礼盒的市民说,“前些年的豪华包装月饼,大家都望而止步,为包装买单的最终还是消费者。现在这样挺好,包装简约,厂家把精力都放在食材本身了。”
餐饮店食客爆满
绿色餐饮成新时尚
“中秋当晚的包厢早就订满了,现在只能加开午市场次。”市中心一家连锁餐厅负责人的话语道出了我市餐饮市场的火爆态势。假日期间,市内无论是老字号酒店还是特色小馆,都迎来客流高峰。
10月1日上午12时不到,记者来到七星万达广场,发现里面的大多数餐厅门口排起长队。一家餐厅的店长介绍:“为了应对假期高峰,我们提前增加食材储备,还临时请了几位兼职帮忙。从9月30日晚开始一直忙个不停,营业额比平时翻了两三倍。”
记者走访发现,不仅商场内餐厅火爆,周边街巷的餐馆也人气高涨。店内顾客盈门,食客们大快朵颐。据了解,为抓住国庆中秋假期餐饮消费契机,各商家纷纷推出优惠活动和特色菜品,有的餐厅打折促销,有的推出新菜,还有的延长营业时间。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深入人心,多家餐厅还推出“小份菜”“半份菜”,配备公筷公勺,主动提醒消费者适量点餐。
桂林市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士表示,假期餐饮市场火爆,不仅反映市民消费热情高涨,也展现了我市经济活力和消费市场潜力。据介绍,为保障节日期间饮食安全,规范节日食品市场经营秩序,我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了餐饮安全专项检查,逐一排查风险隐患,并针对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建议。
花卉市场升温
鲜花“扮靓”节日心情
“买束百合装点客厅,过节就得有股精气神!”近日,市民王阿姨抱着刚选好的鲜花说道。节日期间,我市花卉市场购销两旺,鲜花绿植成为市民表达节日喜悦的重要载体。
10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环城北二路上的花鸟市场,只见一派繁忙景象。蝴蝶兰、百合、红掌等节庆花卉整齐陈列,绿萝、发财树等绿植郁郁葱葱,各色鲜花竞相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清新香气。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满足消费需求,商户提前调配货源,新增了造型拼装的创意花卉产品,还提供私人定制服务。“从9月中旬开始就进入旺季了,每天能卖出100多盆鲜花,蝴蝶兰和‘中国红’最受欢迎。”摊主李师傅一边打包鲜花一边介绍,节日期间销量较平日增长两倍多。
花市的热闹景象折射出市民的幸福心情。在花卉市场的休息区,几位老人正围着刚买的盆栽交流养护经验;年轻情侣在挑选同心花束,脸上洋溢着笑容;家长带着孩子认识各种花卉,欢声笑语不断。“鲜花能让人心情变好,看着这些盛开的花朵,感觉节日氛围更浓了。”市民张女士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从舌尖上的美味到眼前的芬芳,从理性消费到品质追求,我市节日消费市场活力的背后,是消费观念的升级与市场供给的优化。随着各项促消费举措落地见效,我市假日经济正持续释放潜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