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健康频道 | 饮食养生

三伏已去气温仍很高 不妨试试这两种“汤”

南京晨报4060

  “流眄枯坐三伏天,无风无雨日如年”,形象描绘了三伏天“炙烤模式”下人们度日如年的焦灼心情。现在虽已出伏,气温却依然较高,而烈日下最舒服的可能就是来一杯沁人心脾的冰饮。

  现如今,奶茶等饮料已深受年轻人追捧,成为难以割舍的日常。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专家表示,不少奶茶中含糖量、脂肪、咖啡因等过高,长期、频繁饮用,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健康问题。那何不试试我们华夏民族的“祖传”秘方,来一碗传统佳品。(友情提示:中医药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请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绿豆也是一味中药,绿豆汤以绿豆作为主要食材熬制,做法简单,营养成分丰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解热佳品,明代养生著作《遵生八笺》即载绿豆汤制作方法:绿豆淘净,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停冷色碧食之。

  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消暑、利水、解毒之功。主治暑热烦渴,感冒发热,霍乱吐泻,痰热哮喘、头痛目赤,口舌生疮,药物及食物中毒。《食疗本草》谓之“补益,和五脏,安精神,助十二经脉,可常食之。”内服煎汤或研末,或生研绞汁,外用研末调敷,但脾胃虚寒滑泄者慎服。

  而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喜欢服食绿豆糕,据传是因为端午期间瘴疠之气旺盛,而绿豆因为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避免被瘴疠之气所侵蚀。

  现代药理学表明,绿豆具有降脂、抗肿瘤、减轻化疗药物毒性及抗氧化作用。

  “底须曲水引流觞,暑到燕山自解凉;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则描述了另一个祖传饮品——酸梅汤的烟火气息,这酸溜溜、甜丝丝、凉冰冰的酸梅汤,也是现代人炎热天气最喜爱的饮料之一。

  酸梅汤已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饮料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古人就用梅子提取作为饮料,中国典籍中所提到的“醷”,意指梅浆;至宋梅汁饮料已经普及;直至清朝,酸梅汤风行于宫闱,受到乾隆皇帝喜爱,在宫中试制多种酸梅汤,以去油解腻、健脾开胃、提神醒脑。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实,性酸、平,功善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血、安蛔。主治虚热烦渴、久咳不止、久泻久痢、蛔厥腹痛、疮痈胬肉。《本经》记载: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内服煎汤,或入丸散,外用调敷,但不宜多食久食。《鲁府禁方》载有梅苏丸以治上焦肺热、口渴少津,以乌梅(不拘多少,温水洗净)取肉半斤,白砂糖半斤。上为细末,入南薄荷头末半斤,再捣成膏,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口中噙化,行路备之,解渴极妙。

  现代药理学表明乌梅具有抗微生物、抗肿瘤及心血管保护作用。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