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绢纺厂、橡胶机械厂、面粉厂、瓦窑火电厂,这些桂林老工业光辉岁月的亲历者,早已不似当年的繁荣。但这些被桂海铁路串联起来的“散珠碎玉”,凭借充满年代感的厂房、设备、标语等历史印记,如今却呈现出另一种风情,引来大量前来怀旧打卡的市民和游客,成为新的网红景点。
镜头记录下的老厂身影
老桂林都知道,桂海铁路建设伊始,就是为了促进桂林工业的发展。
虽然逐渐淡出了桂林工业发展的舞台,但眼下的桂海铁路却凭借另一种姿态,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就这样,在朋友圈、论坛、小红书等平台上,桂海铁路以及沿线众多桂林老厂成为了“网红”。在一部分记录老厂爱好者的眼中,这里不仅是一处处风景,更承载着一段段童年记忆。
桂林一名记录老厂爱好者张策说,他母亲是桂林鞋帽厂的老职工,作为国营老厂,当年的鞋帽厂挺辉煌。小时候,他常跟着母亲在车间玩耍,伴随着缝纫机加工鞋子和帽子时发出的哒哒声,他用木头线轴搭起了“积木”。“在鞋帽厂,有我一段难忘的童年时光。”
正因为如此,很多像他一样的市民,选择用照片记录下老厂的身影。镜头下,桂林齿轮厂、桂林面粉厂、绢纺厂、东风被服厂的厂房车间,都成为了怀旧的主角,从车间里仅剩的设备和依稀能够辨认的标语中,仍能感受到当年火热的劳动氛围。
挖掘工业艺术人文价值老厂房有望重获生机
在今年的桂林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刘建明代表民建桂林市委会作了题为《开发桂海铁路“复古火车”工业艺术旅游线路,提升世界级旅游城市格局》的发言,并提出了“复古火车”线路推进老厂建筑升级改造的提案。
“我们期望借开通桂海铁路‘复古火车’线路,推进沿线老厂建筑改造升级,打造一批艺术小镇、游学基地、会展中心、收藏交易市场、休闲购物中心等集聚群落,形成综合旅游业态并吸引相关的旅游产业。”
刘建明表示,桂海铁路可以通过整体设计,遵循“修旧复旧”理念,以铁路为核心推进周边老厂房再获生机。以桂海铁路沿线老厂房的工业艺术底色为核心价值,吸引艺术、文创周边企业进驻各核心区域,如艺术家工作室、画廊、咖啡馆、艺术书店、艺术民宿或者特色酒店等。
“结合铁路的升级项目在国内有先例。”刘建明说,青岛纺织谷、昆明百年米轨等项目都是对重点人文核心区域进行了整体升级改造。此外,不光是桂海铁路沿线的厂区,桂林市内的其他老旧工厂都具备新生的潜力。这些老工厂是桂林一个时代的见证,是外地游客、甚至本地新一代了解桂林的重要历史人文资源。“可以通过对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投标工作,吸引央企或有文创产业园开发经验的大型企业,不定期承办高品质的当代艺术展览和收藏品拍卖活动等,不断提升核心区域文化氛围,让这些老旧厂房重获生机。”
来源:桂林晚报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