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广西龙胜:耦耕——梯田上延续2300多年的“风景”

2016-04-28 09:20:09  来源:桂林龙胜官方微信

不一样的视角 展现不一样的精彩

▲在平安寨的一块梯田上,两名壮族同胞正在耦耕。

▲耦耕的方式主要是女在前拉,男在后推,且男的在掌握好泥土翻转的方向和犁田的深度等技术。

▲平安寨村民在砍一根木头,这是制作耦耕时的犁耙用的。

▲耦耕的搭配并非局限于夫妻间,也可是邻居和亲朋。

▲在平安寨中,大部分家庭都都办旅馆、饭店,有的当背包客或抬轿客,不耕种时,他们以挣“旅游钱”为主。

▲耦耕时,村民普通穿水鞋,有的也会打赤脚。

在龙脊梯田上,有一种两人搭配耕地的方式,这种方式往往是邻里之间或夫妻之间协作,而且是女的在前拉,男的在后推,一起犁田或耙田,这被称作耦耕。在龙脊梯田,这种与众不同的劳作方式到目前已经延续了2300多年。近日,记者慕名前去采访。

走进龙脊镇平安寨的廖凤基家中,记者看到了犁、耙、犁架、锄头等各种农具,尤其是犁架,被磨得很是光亮。

谈到耦耕的来历,廖凤基说,以前,寨中祖先从北方迁移至此定居,开荒开田。因深居高山,又无耕牛,当时村民便以耦耕的方式耕种田地,且经常互帮互助。

随着壮寨同胞生活的日益富裕,有的家庭买牛了,但在耕种时,牛也不便在梯田中掉头,尤其是在一些“中间大两头细”的梯田。到了近代,“铁牛”出现了,可机械开到田间地头都很困难,更不用说犁或耙了。

“各种原因导致数百年来,我们这里一直都是用耦耕的方式耕种。”廖凤基说,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前来看梯田的人越来越多,而在梯田中辛勤耦耕的壮寨同胞,也成了游客心中的一道风景,“很多游客都说这种土方很新奇,有看头,还跟我们合影呢。”

耦耕时,为何力气较小的女子,却像牛一样在前而拉,而力气相对大的男子,反而只在后面掌舵?这成了很多游客共同的疑问。

经常从事耦耕的平安寨同胞们,深知其中的奥妙。年过六旬的寨中村民廖国新,每年都花一定时间去耕种他家的几亩梯田。他说,耦耕不仅仅是两个人简单的搭配犁田耙田,这可是一个技术活,真正犁过田的人才知道,后面掌犁之人,要把握犁田的深浅,泥土翻转的方向必须一致,况且与人牛搭配犁田不同的是,“连接耦耕两人之间是一个犁架,后面掌犁之人,是需要用力往前推。”

原来耦耕的“后者”,不仅要懂技术,还要花力气。这是男子在后面的“秘密”。

在平安寨的梯田上,从耕种到收割,包括挖、打泥、整田、放水等12道工序,“其中最重要之一的就是耦耕环节。”廖国新说,犁田时,要尽量使泥土翻转均匀。耙田时,更要使泥土松弛到一定的程度。

自从旅游开发以来,平安寨几乎家家户户靠旅游挣钱,有的开了旅馆,有的办起了农家乐,有的靠当背包客或搭轿客谋生。壮寨同胞还把梯田的韵味与耦耕的特色融合一起,在寨中办起了梳秧节,其中耦耕成了经典情景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客、摄影师前来驻足欣赏,定格美丽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