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千年一叹,重见桂林逍遥楼

2016-05-12 21:03:47  来源:桂林侨协

在桂林,曾与黄鹤楼齐名的逍遥楼,位于独秀峰下,漓江西岸,始建于唐代,曾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人文地理坐标齐名,共同见证了大唐盛世的兴衰。尽管这座曾经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城楼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风雨中,但有关它的记忆,并未在桂林城消失。

据史料记载,唐武德四年(621年),岭南道抚慰大使兼桂州总管李靖以独秀峰为中心修建“子城”,逍遥楼就位于子城东墙之上,东江门(今解放桥 西头)与行春门(今东华路西口)之间。宋元明三代,逍遥楼在原址上历经多次重建,屹立漓江西岸城头千百年,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风雨之中。历史上的逍遥楼,是达官贵人与文人骚客来桂林的必到之所。护镇城池,畅览碧空,身处楼阁近可观漓江影倒横流,远可眺青峰此起彼伏,桂林老八景中的訾洲烟雨、东渡春澜、尧山冬雪尽收眼底。从唐代宋之问,到宋代范成大、刘克庄、方孚若、李彦弼、李曾伯、张栻,再到元代伯笃鲁丁、吴伯寅,明代杨芳等都为逍遥楼书写过诗篇。元代诗人、政治家伯笃鲁丁曾在《逍遥楼》中写道:“身世云霄上,飘然思不穷。睛山排翠阔 ,暮霭閟琳宫。牧笛残云外,渔歌落照中。蓬莱凝望眼,隐隐海霞红。”足以让人遐想出当年站在逍遥楼之上所见景色。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于唐景云二年(711年)被流放至桂林时作《登逍遥楼》--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这是现存最早吟咏逍遥楼的一首唐诗,也正是因为这首唐诗,激发起一群文化人对那座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楼阁的眷恋。在长达10余年的时间里,锲而不舍追寻着它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

专家在拍摄于1900年的桂林东江门老照片上标明了古逍遥楼的位置。(资料图片)逍遥楼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无愧于与黄鹤楼、岳阳楼等著名人文地理坐标齐名。历史原因,有关逍遥楼本身的许多东西目前已无法准确考证,但学界有一种说法普遍认为,逍遥楼对桂林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化之上,还具有桂林城市名片的历史价值意义。 逍遥楼在唐之后,宋元明三代均有过多次重修。宋崇宁元年(1102年)重建时。因桂林位于湘江之南,是“居五岭之表,控两越之郊”的西南重镇,改名为“湘南楼”。现存“逍遥楼”碑阴的《湘南楼记》,记载了修楼经过。南宋末年修筑静江府城池,此楼再次重建,主持筑城工程的李曾伯著有《重建湘南记》一文,有“桂林山川甲天下”七字,在发现独秀峰王正功诗碑以前,长期被认为是“桂林 山水甲天下”一语的出处。


  引发后人诸多疑惑的逍遥楼古碑助力逍遥楼名声远扬成为一座“文化名楼”的,除了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的诗赋,还必须提到刻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题“逍遥楼”三字的那块古碑。然而,也正是因为这块古碑,引发了一场有关题字真伪、逍遥楼与湘南楼关系的争论。 逍遥楼消失后,唯一保存至今的遗物,就是那块刻着颜真卿题写于唐大历五年(770年)的逍遥楼石碑。这块石碑曾长年被立于桂林普陀山一座亭阁里,人们首先热议的是碑上所刻颜真卿题字的真伪。经考证,颜真卿并没有来过桂林。那么,他题写的“逍遥楼”三字由何而来?有人经辨识还认为,“逍遥楼”三字与颜真卿流传甚广的书法作品风格不太一致,疑为伪作。质疑一出,很快有人出面辩解。最典型的看法是,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先后经历了形成、成熟、创新3个境界,其创新境界的书写风格于成熟中凸显变化,甚至“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桂林这块古碑上的“逍遥楼”三字遒劲雄健,体现的正是颜真卿作品第三境界的“异彩”。颜真卿确实没有到过桂林。但据史书记载,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济)也有一座逍遥楼,而且早在唐代便相当有名,唐玄宗曾兴致勃勃写下《登蒲州逍遥楼》一诗,当地也曾有多处摹勒颜真卿书写的“逍遥楼”三字。桂林的“逍遥楼”石碑,当为唐代时南下官员从当时山西蒲州带来的摹刻之作。“颜体”之疑尚未了结,古碑又引发了另一段疑案——碑的正面,刻的是书写于唐代的“逍遥楼”三字;碑的背面,刻的却是书写于宋代的《湘南楼记》全文。一块石碑,怎么会刻上两座楼阁的名称?逍遥楼、湘南楼,究竟是一楼两名还是双楼并立?先看石碑背面所刻《湘南楼记》的来历——宋崇宁元年(1102年),广西经略安抚使程节筹集资金,在桂林城中大兴土木重修楼阁,并邀请当时著名文士李彦弼撰写了《湘南楼记》一文,述说这次修楼的缘由与经过:阅岁滋久,城东之门,柱欹缀颓,栋桷腐挠,卑陬褊迫,甚非所以为边庭壮观也,公迺因旧基而鼎新之……昔之赋客诗人咸指桂林为湘水之南,尝试以湘南命焉。面对这篇碑文,一种观点的解读是:宋崇宁元年所修的这座楼,正是逍遥楼。李彦弼撰写的《湘南楼记》,记述的是这次修楼和更名的经过——因为在众多“赋客诗人”眼里,桂林位于“湘水之南”,故而将逍遥楼改名为“湘南楼”。不过,在历史长河中,“湘南楼”这个名称只是昙花一现。不久,楼阁又恢复了“逍遥楼”这个名称。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湘南楼记》中并没有提及“逍遥楼”三字,如果真是为了改名而写,文中只字不提“逍遥楼”不合情理。而且碑文明确指出所修之楼位于“城东之门”,即桂州大总管李靖于唐武德四年(621年)首建桂州“子城”时所建的东江门。史书记载,当年东江门上曾有城楼名为“东楼”。逍遥楼与东楼应为并列关系,并非同一座楼。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桂林地方名绅马秉良受委派又一次着手重修逍遥楼。马秉良在此后撰写的《云谷琐录》中,分别提到逍遥楼与湘南楼:因查东门城上有逍遥楼一座,位居巽方高耸特峙,为省会催官。旁有湘南楼一座略小,年久均废。现有颜鲁公亲书“逍遥楼”三字大碑,又有《湘南楼记》,并前人题咏碑及元时修城碑屹立直竖。其二楼虽废,基址犹存……兹因修城,仍其旧址重建逍遥楼……古迹登楼四望,桂岭环城,漓江如带,往来游人无不欣羡。马秉良的说法,似乎印证了逍遥楼与湘南楼确实是不相干的两座楼。如今,逍遥楼古碑已经从普陀山移出,与重建的逍遥楼为伴。随着更多有识之士和饱学之士来访,这块古碑应该会引出更新的见解来。

千年一叹逍遥楼。在上千年风雨沧桑中,逍遥楼究竟遭遇过多少次磨难?经历了多少次毁损与重建?命途多舛的逍遥楼,让人们透过桂林秀丽的风光,看到曾经回荡在优美山水之间的血雨腥风——逍遥楼始建于何时,已经找不到确切记载。但从宋之问《登逍遥楼》诗可知,早在唐景云二年(711年)逍遥楼已经是岭南一座名楼了。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历经四任经略使、历时14年的靖江府城池修筑工程全面竣工。立于夹城上的逍遥楼,自然也焕然一新。然而,桂林城仅仅享受了5年安宁。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南下元军相继攻破靖江府外城、内城,城区一片焦土,逍遥楼又遭劫难。元代的桂林城,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维修。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主持广西军政的也儿吉尼调集5000军民自北而南、自东而西,历时近4年,将桂林原土筑或不牢固的城墙全部砌成坚实石墙。据记载,经过此次维修,“城门皆建楼阁,设闉闍(城楼城门),其最大者为逍遥楼”。明洪武八年(1375年),桂林增筑南城时,逍遥楼又毁损得仅存遗址,成为文人墨客访古凭吊的凄凉之所。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任广西参政的陈暹只能在《逍遥楼》一诗中感叹:“逍遥求故阁,临眺释前闻”。到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逍遥楼又一次耸立于桂林东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杨芳出任广西巡抚时,曾做《春日逍遥楼同王将军小集》刻于桂林虞山南麓石壁之上,诗中赞叹:“逍遥楼上赋逍遥,极目韶光好景饶。”然而,当明崇祯十年(1637年)我国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来到桂林东城,“登城楼,欲觅逍遥楼旧迹”时,却遗憾地看到逍遥楼“已为守城百户置家于中”。按明代兵制,“守城百户”只是一个负责守城的低级官员。一个低级官员何以能把家安置在一座名楼之上呢?显然,此时的逍遥楼早已名存实亡,颓废得仅存“旧迹”了清乾隆元年(1735年),查礼补广西庆远同知,途经桂林时兴致勃勃探访逍遥楼,结果却只能面对废墟大发感叹:逍遥楼在桂林郡东城上,闲于东江行春二门之中。自东江门上百六十步至楼。楼久废,基犹存,宽六十尺,深三十二尺,北有小屋遗址立在荒烟乱草中矣……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重建逍遥楼工程又一次启动。令人感慨的是,逍遥楼刚刚在漓江边立起,桂林城便突发一场大火,一群封建遗老纷纷把矛头指向逍遥楼,认为是这座新建成的楼坏了桂林的风水。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把建成刚达一年的逍遥楼拆除了。从此,历史上的逍遥楼彻底与桂林告别。现存史料对逍遥楼遗址的最后记录,见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的《桂林市指南》:逍遥楼,原在行春门城上,轩盈重叠,俯视山川,唐颜真卿书三大字于石,清末楼废存石碑。民国廿九年因拆城建中正桥,石碑移置于普陀山山麓。对于民间和网络上流传的“逍遥楼最后消失是因为抗战期间日军轰炸桂林城所致”的说法,多数专家考证后予以否定。抗战期间,国内众多名人志士云集桂林,并纷纷撰文描绘桂林风土人情,却从没有人提及逍遥楼。多年研究桂林抗战历史的专家魏华龄认为:早在抗战前,逍遥楼已踪迹全无。逍遥楼消失了,桂林人从此“只见石碑不见楼”。然而,一代名楼的身影,却一直储存在一群潜心追溯桂林历史的文化人心里。早在2004年,就有专家学者撰文,挖掘有关逍遥楼的历史资料,建议复建逍遥楼等历史文化景观。2013年初,出生于桂林的文化人林志捷在桂林生活网论坛上发帖——《重建桂林逍遥楼项目建议书》。林志捷认为:“历史上的逍遥楼,是中原人士经湘桂走廊进入岭南所目睹的标志性建筑,有了这样的建筑,自然山水不再是蛮荒之地。重建逍遥楼,具有景观价值、名片价值、艺术价值……”2014年,重建逍遥楼正式提上桂林市委、市政府议事日程。鉴于桂林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在逍遥楼原址重建新楼已经不现实。经设计人员调研踏勘,并邀请专家学者多次比选,重建逍遥楼的地点,最终选定在离逍遥楼原址较近的解放桥桥头滨水生态广场平台上。在历时近两年建设后,逍遥楼于2016年4月26日正式开楼,这一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桂林名楼以新的姿态重现在世人面前。


桂林逍遥楼


逍遥楼夜景

 

逍遥楼内雕画

 


 逍遥楼门扣

 

     逍遥楼一角

 

逍遥楼一层内壁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古人吟咏了上千年的一方胜景,终于再现于漓江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