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这小小的桂林古村落竟大有来头...

2016-05-20 16:07:56  来源:桂林天天看

桂剧,桂林方言演唱的剧种,深受桂林人民的喜爱。桂林灌阳文市镇月岭村是桂剧的发源地。然而,传统艺术桂剧如今却面临着无人传承的生存问题。

有着750多年历史的灌阳文市镇月岭村,是桂剧的发源地。唱桂剧、看桂剧的习惯由来已久。如今,仍保留有一个桂剧院和一支桂剧社。

月岭村里住着唐章仁老师和他的唐氏桂剧社,两年前,他还能走台步,其唱腔,身段,表情,舞刀弄枪的动作还有模有样。而今天看到他时,精气神明显不如从前,说是曾摔倒后躺在床上3个多月,不能站立。听到我们还是为他的桂剧而来,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整个人马上坐了起来。交由唐田兆爷爷为我们组织了当晚在古屋里边的演出。

月岭唐氏桂剧,相传是从唐章仁老师的爷爷的爷爷开始,就开始了在村里边的桂剧演出,已经有300多年历史。现在剧团人员,最大的是他,90岁,最小的也有46岁,都是奶奶级的花旦。全是口口相传,凭着一种爱好和执着,才撑起来。平时,不对外接单,只是村上有喜事,老人剧团才有声响。

老人剧团最开心的就是围着坐在一起吹吹打打。

剧团里的一些剧目都是老团长自己编排的,演员们都有各自的角色,常演一些片段,而整体的合成还要靠老团长。如何传承古韵遗风、留住记忆,既是责任,也是唐爷爷们的难题。

300多年的唐氏桂剧,如今戏台空空荡荡。

现在的剧社,都是老爷爷弹奏乐器和表演。

现在剧团人员,最大90岁,最小的也有46岁,也都是奶奶级的花旦。

唐章仁老师兴奋地也要参演。

不能站立却要亮相的唐老师。

正在卸妆的演员。

目前,很多人都到外地打工,村里留下的多是老人,少有桂剧表演,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它。听到唐老师家有《醉打金枝》唱起,一些村民涌进来做观众。

曾经20多人的剧社,现只剩下8人。最大90岁,最小的也有46岁。正如一村民的感慨:“若再不加以保护,十年后什么也看不到了。”

这些桂剧老演员的坚守及他们对桂剧的热爱,十分令人感动,而桂剧现在无人传承、欣赏的处境让我们十分痛心,曾经的桂剧也辉煌过,而这种传统艺术如今却有可能消失。该怎么保护、传承、创新,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再创桂剧辉煌,是当代人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