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古村丽影】临桂咸进村,这是个有故事的宜居宝地

2016-06-07 10:55:48  来源:微报桂林

临桂区两江镇咸进村属大洲村委会,明弘治(1488—1505年)年间立宅,因四周环境清闲幽静,取名闲静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演变成咸进村。全村居民170多户,800多人。距离两江圩8公里。

咸进村有不少的古建筑让人感叹,印证了咸进村先人的勤劳和智慧。

一线巷

咸进村的房屋依山而建,进入村巷有步步登高之感。前屋和后屋之间有条“一线巷”,仅有0.4~0.6米宽,勉强能行走一人,我们猜这可能起隔音、防火和节约用地的作用。

1944年12月,日本鬼子探得咸进村粮食多,于是派一小队士兵天亮前潜入咸进村,包围了村子。当鬼子进村时,却像是进了八卦阵,寸步难移,因为村巷里到处都大门紧闭,全村静悄悄的,听不到狗吠鸡鸣。日本鬼子就砸门破墙,强行进屋搜抢,进得屋内,发现空无一人,粮无一粒。因为咸进村人把粮食藏在“一线巷”的夹墙里,人们从“一线巷”逃到山峭岭的密林中。日本鬼子折腾了大半天,既没抓到人也没抢到粮食,灰溜溜地走了。

咸进村的“一线巷”,现在还有几处保存完好。

◆ ◆ ◆

耳房耳门

旧社会一般大户人家都有耳房。耳房是在正房两侧各建一间或两间进深、高度都比正房偏小偏矮的房间,供长工、短工、丫环等下人休息、用餐和做一般家务活的地方。

咸进村一廖家的耳房还有耳门与之配套,这在桂北地区比较少见。耳门与正门一线排列,但比正门矮小,宽仅及正门的一半,门头是半园型的。说是门也仅有门框而已,并无门扇,所以耳门是关不起来的。耳门专供下人走,主人和主人的客人走正门。在旧社会这是“天条”,万万不能乱。

◆ ◆ ◆

虎口墙

桂北农村旧时对门前不利之物常用诸如“泰山石敢挡”、“吞”和悬挂一面明镜,镜上加把剪刀,以示化解前面之凶煞,但我们在咸进村发现村民在大门柱离地50公分处留个缺口,缺口的砖块砌得错落有致,远看就像老虎张开大口吞噬前面的猎物,近看,老虎张牙舞爪的。

咸进村人称,老虎是吉祥物,古话说“虎出太平年”,砌成老虎,对前家、后户乃至全村均有利。第二种说法是,狮子一般出现在官府、庙宇、祠堂之类建筑前,一般百姓人家怕承受不了这等级别的享受,如果砌了狮子不但起不到保护作用,可能还会招来不测。

◆ ◆ ◆

花格窗

咸进村房屋的屏风上、门上大都有花格窗,有装饰、采光和通风的作用。

窗的花格每窗各异,有家花格窗中其中一面窗格是不规则的几何图形,这种几何图形在浙江乌镇古老民居中也有。

有位图形爱好者研究称,这种图形里包含了深奥的数学理论。还有人说这些图形的确有学问,比如这面不规则的几何图形藏了一个秘密。

◆ ◆ ◆

大金缸

清代四塘乡陈宏谋有一侄女许配咸进村廖家,用一口大金缸作陪嫁。

这个大金缸有1.5米高,口径有1.7米,内装有假山一座,假山上有苍松翠柏,亭台楼阁。但“大金缸”并非金子所铸,它和普通陶制品好像没多大区别,但此缸的神奇之处是能净化水,在缸内注入混浊的水,不一会浊水就能变清。

1972年或1974年,廖家献宝给国家,请几个后生仔来抬大金缸,因为缸的口径大,大门小,抬不出去,就在天井墙开挖一个临时大门才把它抬出去。

◆ ◆ ◆

宜居宝地

咸进村有500多年的历史,查阅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刊刻本和1996年版的《临桂县志》,两部县志记载自宋初年(960年)至民国38年(1949年)的989年中,临桂县共发生水灾、旱灾和瘟疫67次,其中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至六十年(1795年)的四十九年中,义江流域发生9次大水灾和大旱灾,灾后疫病盛行,“全县饥荒,疾病流行”,“米价腾贵,人食树皮” (《临桂县志》,1996年版)。查找文字资料和采访资料,在这个时间段咸进村均没有严重灾情的记载。

2010年驻咸进村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老邓说,咸进村不管义江水涨多大,因为下游江面开阔,泄水快,所以洪水淹不到村中房屋,农田也只是过过水而已,不会绝收。由于村后山上的植被茂盛水源涵养好,山溪水常年不息灌溉农田,所以不怕天旱,也从没有发生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看来,咸进村真是一处宜居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