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那些湘桂古道上的古村落——迪塘

2016-07-13 17:04:26  来源:EXPLORATION发现桂林

迪塘,湘桂古道上的古村落,这些古建筑因为年久失修而面临毁灭,即便政府和村民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但是,谁又能以通天之力,撑起这风雨侵蚀已腐化的砖瓦土木呢?

一念之间的距离

迪塘,位于桂林市灵川县灵田镇距离市区20公里。说远,绝对不远;说近,也绝对不近。因为,远近与否,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空间距离,更是精神上的能量距离和心理上的认知距离。

如若心心念念你所期待的风景,自然就会不经意间闯入眼帘,与你来一场说有就有的精神邂逅。迪塘,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走在泛着青光的石板路上,触摸着凹凸不平的青石砖,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汇,竟是那么亲切和自然,即视感的原乡情愫,油然而生。

 一代英雄的故居


村头的李氏宗祠那充满赣皖特色的马头墙,无疑在认真地诉说,这是汉文化进入岭南的标识,李氏族谱亦清晰地记载道,先祖李以果于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同邑西岸村迁居至此,应试中举曾任梧州府藤县教谕(主管教育,官位正八品),现全村600多人均为李姓。

 

村口门头上“毓水培风”四个鎏金大字赫然昭示着这里确是一块风水宝地,曾孕育出不少名人志士,抗清名将李膺品便是其一,他官至明朝兵部左侍郎(官位正三品),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五叠堂』便是他的故居,这是传统的“四水归堂”式建筑,采用五进制平面叠式构筑法,极大地蟠踞在迪溪之侧,透着深深地眷恋与坚韧,历经300余年仍然恢弘而立。

 

理性的建筑形制却不乏细腻的装饰手法,从梁柱、门窗、栏杆到斗拱,其雕花纹饰都不尽相同,他们把美好的愿望暗藏在雕梁画栋之上如,蝙蝠和石榴组成多子多福,猴子骑马和蜜蜂飞舞寓意马上封侯,公鸡和鸡冠组成官上加官,喜鹊和梅花寓意喜上眉梢......这是中国古建筑的内向气质,也是文化特质的物化体现。

一朝繁华的没落

迪塘古村曾经的繁荣景象绝非李膺品单个家族的荣耀所致,而是伴随着湘桂古道的兴盛所带来的全民富饶,明清之际,随着商货的充裕和大量流通,由于连通中原和岭南的灵渠运力不足,而使得从秦朝就已存在的湘桂古道,成为陆路运输的重要交通道路,兴盛500多年,并成就了不少富甲一方的传奇人物和家族。

李膺品为了对抗清兵入侵毅然向明王朝捐献了全部家产,并带着几十口家眷离开了迪塘,他联合当时其他的抗清名将一起,誓死捍卫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及由他组建的政权。无奈,大明朝的气数已尽,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轧着李膺品的雄心壮志,败兵之后的他以死殉国,他的故居后来被划分给了老百姓居住,关于这段历史,连同他的气节一并被沉埋。同样的,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湘桂古道也逐渐被废弃,沿途的古村落也随之衰落。

 

这一切,知道的人越来越少,或许也将越来越多记忆的苏醒总是伴着阵痛,这些古建筑因为年久失修而面临毁灭,即便政府和村民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但是,谁又能以通天之力,撑起这风雨侵蚀已腐化的砖瓦土木呢?

唯愿,时间走得再慢一些,让我们来得及记住这里的一切,把这真实而摄人心魄的美丽,告诉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