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惊呆了!什么都不怕,就怕灌阳农民有文化

2016-07-26 08:43:23  来源:微报桂林

灌阳的黄关镇每年到水稻收割的时候都特别热闹,这里作为袁隆平超级稻高产攻关田已经连续六年刷新广西纪录。但如今,并非割禾季节,这里却也热闹非常。原来,种田顶呱呱的灌阳农民又有新花样了,他们把美景种进了田间,把农田打造成景区。

这一次,是这里的美景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灌阳县打造“神农稻博园”核心示范区,在水田做起了经济文章。

在一片绿色的稻田里用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种植的图案,勾勒出“禾下乘凉梦”。记者李凯 摄


稻田里作画迎客来

从今年初开始,县里就给黄关镇农民免费发放了种子,在最常见的水稻基础上,按照设计图用红色稻子和紫色稻子间种。三四月间,禾苗开始长起来,原来设计好的图案就慢慢显现了。到了5月以后,禾苗葱葱郁郁,图案完美展现,而随着谷子一天天成熟,原本绿色的大背景还会变成金色……

“从3月到每年9月,稻田都是一幅画。现在水稻已经长得很高了,从高处看下来正是画面最好看的时候。”县农业局党组成员文先发向记者介绍,在图案的样式上有“幸福抱稻、青年男女在丰收后欢快舞蹈等几个画面,以后每年还会设计不同的图案。把风景种到水田了,这样的做法在广西还没有,这一两个月来,很多游客都慕名而来,水田成了景区。

“来我们这里看‘幸福抱稻’的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两千多人,不少是专门坐大巴来的游客,让我们看到以后发展乡村旅游的希望。”村子里的农民这样告诉记者。


3万亩示范区分10个主题

据了解,黄关镇、新街镇是袁隆平超级稻的高产攻关田,从2012年的13万吨到2015年已突破17万吨大关,这里的水稻产量连年刷新广西记录,单产最高亩产2015年达到968.4公斤,再生稻亩产达529.1公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称赞灌阳为 “广西超级稻高产第一县”。

袁隆平曾说过,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试验田中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谷粒就有花生米那么大,沉甸甸下垂着,千万个穗子好似气势磅礴的大瀑布,他就坐在禾下乘凉。“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对于超级稻高产的期盼,更是农民对粮食丰收、脱贫致富的美好向往。灌阳水稻产量连年高产,也带动了这里的农民致富。现在,“禾下乘凉梦”正一步步实现,而神农稻博园的创意就来自于此。

文先发向记者介绍,一直作为高产攻关田的这片水稻已经规划打造成“神农稻博园”水稻核心示范区。面积30000亩,其中核心区3000亩、拓展区6000亩、辐射区21000亩。核心示范区以2015年实现超级稻最高单产968.4公斤的联德村高产示范片为中心,涵盖黄关镇和新街镇共36个村委会,总人口89792人。

“神农稻博园”的建设共分10个主题功能区,一是 “神农画梦”示范种植区,二是园林景区,三是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攻关区,四是绿色防控区 ,五是新品种、新成果展示区,六是良种繁育区,七是测土配方施肥区,八是富硒水稻区,九是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十是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

“‘神农稻博园’ 将打造成一个集农业示范、农耕体验、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水稻产业示范基地。”


农民将从两方面受益

“打造成示范区后,农民将直接成两个方面获益。”文先发说,按照目前的项目建设,示范区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将采用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种植大户)的运作模式,生产加工都由相关的专业企业进行运作,实现集约化、产业化的效益。

“另一个方面就是乡村旅游的发展。”文先发说,园林景区利用核心区旁河洲以古灰窑为中心建立园林景区及游客集散中心,主要有主题门楼、展示稻作文化的耕史变迁、科普宣传、稻草人等丰收稻趣、古窑观景、亲水步道等,将带动起乡村旅游的发展,而目前观景台已经准备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