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桂林这座50年代的老厂房,废墟式惊艳的美

2016-08-08 09:31:04  来源: 每日桂林

曾经盛极一时,然后孤寂没落,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东西,也许终将被淘汰。但58年前这里的故事,依然长存于那个时代桂林人的心中……

位于净瓶路5号的桂林电厂,大门已经找不到,整个厂区掩映在茂密的树林之中。如果不说,你会知道这些废弃的空房子是昔日的桂林电厂吗?

桂林电厂始建于民国5年(1916年) ,1958年,为适应桂林用电需要,自治区决定于瓦窑另建新厂 (现桂林电厂) ,装机容量2.4万千瓦。

厂房从东到西按主控制室、汽机间、除氧煤仓间、半露天锅炉房的顺序排列,主控制室设于主厂房外, 汽机间为三面封闭式,跨距13米,1、2号机纵向排列,3号机横向布置。

1950—1975年,桂林电厂为桂林电网主要电源,对桂林市工农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75年电厂同广西电网联网后,桂林市用电主要由电网供给。

电厂于1960年建成发电,最辉煌时期员工近千人,经历多少风雨,如今这里早已落下帷幕。

厂区内厂房已空,好多地面也已经塌陷,当年墙上的标语已斑驳不能辨识。但后人在墙上的随意涂鸦,却让倾颓的厂房多了几分后现代主义的含糊性和戏虐性。

以前电厂是火力发电。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加热水使成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桂林电厂机组运行,除1960年1号机组投产后,由于锅炉设备不适应燃烧区内劣质煤,曾多次出现事故之外,其余时间运行较好,并创造100天以上安全运行纪录8次。

1950年—1985年累计完成发电量34亿千瓦小时,为建国前32年累计发电量的168倍。


烟囱矗立,整个厂区依然保持着昔日的原貌,废墟式唯美、宁静、诡秘。

比起桂林市区的热闹喧嚣,这里更显人烟稀少,废旧厂房、破烂窗户、大字标语,地上留有旧时货车碾过的轨道,想象这里50多年前井然有序的画面,绝对震撼。

空旷的厂内,水泥柱依然坚挺撑起曾经繁忙的厂房,轻踏一步就扬起灰尘,夕阳西下,一派工业废墟式美感。

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不经意间形成的艺术氛围,一位摄影师、一个模特,就能在这里耗上大半天。桂林新式的拍照胜地,只是徘徊在各种废旧工厂,需小心为上。

所有来过这里探访的人,都有意无意地拂开废墟之上弥漫的尘埃,犹如从落满灰烬的铁盒里找出泛黄的关于老桂林的记忆。

不管这里是否拆除,破败的老电厂都将定格成永恒的画面,就像废墟之上依旧昂然生长的植物,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曾经的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