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一片彩霞,地上一幅壮锦
2015-04-02 11:37:08 来源:桂林东西巷
当你抬头仰望天空时,可曾惊叹于天上朝霞之绚烂轻扬、晚霞之旖旎璀璨?那是大自然最伟大的神来之笔。你,可曾想过把天上的那一片云霞挽入手中,做成衣裳,穿戴身上,展现自己的风采,自己的魅力?
壮族的壮锦,比天上云霞诱人,让人瞧上一眼便放不下,离不去。有俗话说:“天上一片彩霞,地上一幅壮锦。”
壮锦,顾名思义就是“壮族的织锦”。然而,何为锦呢?《辞源》中记:“锦”从金从帛,金字表明了锦的贵重,帛字表明了锦的稀有。壮锦是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说,图案生动,结构严谨,绚丽多彩。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她是其中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是壮族文化的代表,也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
花,是壮族服饰上最常见的图案。
在绝大多数壮锦的图案里,都少不了“花”的元素。漫步于众多的壮锦图案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就是那万千的花儿。细心的寻觅,可以发现像桂花、八角花、稻穗花、菊花、梅花、荷花等等具象的花图案,也有许多几何化的花纹图案,还可以发现更多的叫不上名的花儿在里面绽放。这些花儿在壮锦这个舞台上骄傲地展现属于它们的美丽,自得其乐。
为什么壮锦那么漂亮呢?原来……相传,有一位漂亮聪明的壮家姑娘叫达尼妹。一天,正在纺线的她突然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灵机一动,便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纱为经,精心纺织。从此,就产生了瑰丽的壮锦。也从此,壮锦精湛的技艺在壮家阿妹灵巧的双手下代代相传。
花永远都是壮家人美好的主题,壮家人爱花,就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这又是为什么呢?
很久很久以前,那时还没有人类。宇宙间有一团大气,被裸蜂咬破,出现三个蛋黄,向上飞的成为天空,向下飞的成为海洋,在中间的成了大地。大地开始长草,草上开了花,一个披头散发赤身裸体的女人从花里走了出来,她就是姆六甲。姆六甲拿起泥土按照自己的模样捏成人形,于是有了人类。后来,她成为掌管生育的神,所以我们也叫她“花婆神”、“送花娘娘”、“花王神”,还有的叫她“床头奶”。我们都是花婆后花园里的一朵花,她是生育之神,也是孩子的保护神。她送红花,就生女孩,送白花,就生男孩。
走进壮族服饰图案世界,如同走过一个魔幻橱柜,打开了自然界另一扇门。
人来源于自然,依赖于自然,他与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川湖海、风雷雨电一样,都是自然的一分子。在壮族的信仰里,人与他们是融为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
所以,壮锦上那些纹饰,主要以自然界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为题材内容,多取吉祥喜庆、象征美好及人们理想中的事物为主题。壮族妇女在长期细腻的观察中,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发挥想象力,有选择地将它们进行简化、抽象化、变形化处理,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织、绣、刻在自己的服饰上。
其实这么漂亮的壮锦只需三个步骤便可以完美呈现。
1.“织”——竹笼机的传说
2.“染”——生活尽染
3.“绣”——针尖上的艺术
美丽与实用是壮锦的双重特性。
背带,慈祥的外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壮族人的眼里,他们总是连在一起,如股暖流,在记忆中流淌,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呱……呱……随着悦耳的婴儿啼哭声传来,一个新的生命降生了。第二天,女婿满心喜悦到外家报喜。新添外甥,做外婆了,外婆喜上心头,眉开眼笑,孩子出生第三天即携着背带和简单的婴儿衣帽看望外甥,俗称“做三朝”。待孩子满月,外婆及娘家亲戚再带上背带、衣、裙、鞋、帽、手镯、脚链等一整套齐备礼物看望外甥,还有米粉、糯米饭、粽子、红鸡蛋及鸡、鸭、猪肉等食物,一担一担的,好不壮观,故壮族把满月酒也称为“做外婆”。
听,有人在唱山歌:
壮锦是布洛陀指引的幸福明天;壮锦是壮家人梦中的美好光景;
壮锦是阿妹的嫁衣歌声;壮锦是阿哥的木叶酒盅;
壮锦是山坡上吃草的成群牛羊;壮锦是田坝里生长的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