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巷口 | 大排长龙只为这底带“锅巴”的粒粒分明

2014-12-02 09:43:06  来源:舌尖上的桂林

饭点时间人头攒动,队伍已经排到了店外,桌子也摆到了店外。环顾四周,谁家也没他家热闹。时不时还飘来阵阵香气。撩拨起了我的好奇心,勾起了肚里的馋虫。这样一家店,你说怎么能不去试试。

原来大受欢迎的这家店卖的是砂锅饭,砂锅饭其实并非桂林人的原创,但它在桂林已经发扬光大,似乎没有几个桂林人不爱它。砂锅饭的特点就是门口支个灶,做上火,小砂锅在上面烧着,生活气息十足。这家店也不例外,别看灶头已被煤火熏得黑不溜秋,这才是老火老灶的标志啊。

在锅底部及四周内壁刷一层油,生米加水直接在砂锅里煮,待米饭煮滚,滤掉多余的水,再淋点油,继续焖煮。

这样繁琐的工序只为焖煮一碗好米饭。揭开锅盖,白胖胖、热腾腾的米饭,这便是最美好的模样。

锅锅灶灶的旁边是砂锅饭的配菜区,荤菜已经经过了前期的加工,素菜也看起来很新鲜。配菜走几荤几素的搭配路线,丰俭由人。


这家店对传统砂锅饭的做法做出了创新,不再是在米饭半熟时放上配菜一同焖煮,而是把砂锅饭与小炒结合,吃法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吃碗砂锅饭配一盘小炒。或许有人会说不正宗,这样的砂锅饭已没有了配菜的帮衬,应该是对自己家的砂锅饭有足够的自信才敢这么做。

每一锅小炒都是老板用单锅单灶逐个炒出,为保证菜的口味和质量不管队伍排再长也是如此。虽然看起来像大杂烩,但味道绝对有保障。

等待的空档,想着这里的配菜不能逐个吃到就不要脸地撩起了店里其他的食客,隔壁桌美女的青菜鱿鱼餐,她说她每次都会要鱿鱼,因为喜欢海鲜,也因为这里的老板把鱿鱼卷做得细软入味,鱿鱼切得小块好入口,吃起来有韧性但又不会像橡皮咬不动。

同桌的阿姨只要了一种荤菜,几乎都是素的。她说连素菜都能炒的好吃才叫功夫嘛,和她在家里炒的有得一拼。特别是豆腐皮,她很怕豆腐皮被炒得干柴,老板炒的干湿度刚好。辣椒的调味也恰到好处,不会抢味,而是刚刚好。

终于等到了我的“满汉全席”,非常贪心地要了3种荤菜,从此处就可以看出我的吃货本质。蛋饺个大馅料足,鸡杂、木耳够脆,红肠的香感染了整盘菜,大粒的玉米有够甜,绝不是以次充好的“漏也货”,我这份“混搭”被老板处理得恰到好处。这简单的一盘小炒就可以看出老板从配菜品质到炒制功夫的用心。

像我这种贪心的人爱菜的五味俱全,也爱砂锅饭的香脆可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菜夹到饭上一起吃,让两种美味在口腔里进行历史性的会面。

吃到最后可别忘了锅底的锅巴,把它从锅底翻上来吃这可是吃砂锅饭的一大乐趣。附在砂锅底部的那层米饭经过慢火集中性地烘焙后会变成了锅巴,香脆可口。

临走时看到店里的一群帅哥让老板帮他们把菜和饭一起倒到不锈钢的盆里,而且一个比一个的盆大,这样的吃法也是醉了。

【小攻略】

地址: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义校区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