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那些陪伴桂林人长大的街头小吃

2015-05-26 09:51:53  来源:桂林名堂多

那些直到至今仍然存在

在熙攘桂林,

或许安落的街巷中学校附近,

那些陪伴着我们长大的,

是随时可以分享的一份甜蜜……

我知道你记得,我知道它们仍在,

但我们,却已经很少再回味了。


棉花糖

每个人都对天空有着幻想,小时候吃棉花糖,感觉像吃了天空中漂浮的云一样,那些不能触摸的云朵被大口咬在口中,却又马上融化消失不见。

我想棉花糖与云的区别只是味道不一样吧。在单车后座上架上最简单的设备,用铁勺子把砂糖放到拉丝机里面,随着的沙沙响声,砂糖旋转融化…

…化作丝线,像魔法一样,把细细的竹签缠满。或许我们有时候买棉花糖只是想看一次魔法表演。

现在的棉花糖,颜色更加迷人,形状也更加可爱。但他们却不再像云朵一样…


龙须糖

街边偶尔看见,都忍不住想买一盒,丝丝缠缠又洁白的样子,总是很讨人欢心,街边3块,5块可以买到最细微的满足。

每次吃完嘴角都会沾上白蒙蒙的粉末。这么多年,龙须糖似乎没有什么的改变,依然如最初的一样。


糍耙

好像它有很多的名字,朗粑?糍粑?软软糯糯,外层果着一层黄豆粉。

记得也是推着单车来买,不断压动机器,再人手切成一小口的分量。

在永州好像好少地方可以见到,偶尔会在一些学校门口摆摊,但我记得它甜得让我大牙直痛。


鸡蛋仔

如果说记忆里面最钟意的那种甜甜的小吃,一定是鸡蛋仔。学校门口的人群总是热络不绝。

每次拿到手,都热辣烫手。微焦的饼衣香口酥脆,里面软韧香软最适合一杯冰凉酸甜的柠檬茶。

现在的鸡蛋仔都开起了小店,更多的变化是各样的口味……巧克力,抹茶,紫苏……但最钟意的还是原味。


钵仔糕

这种小小的钵子,在学校门口垒成一座小小的堡垒,塑胶的蓝色箱子总是很惹眼。

打开里面装着一块块晶莹的琥珀,里面凝结了完整无瑕的果实。

用竹签在里面画个圆圈挖松,在穿起来。咬起来非常柔韧,而且永远不会太甜,总是刚刚好的感觉。

现在的钵仔糕的口味也越来越多,好像怎么吃都吃不完……


豆腐脑

豆腐脑相信也是很多人的最爱,街上推着三轮车叫卖,用大大的圆木桶装着。

平滑细腻的豆腐花小编试过很多次都做不出来,需要用石膏粉和豆浆晶调配,非常难做,几乎每次都是失败收场……

豆腐花没有什么味道,要加上红糖浆或者蜂蜜。热热的,暖胃的,如果可以天冷的时候就最好不过了。

现在在很多地方都有这种五谷豆腐花,客村就有一间比较出名的,颜色缤纷,一样非常讨喜。


冰糖葫芦

这个甜甜酸酸的小东西,是很多女生的挚爱,总是被举在肩旁上售卖,那根沉实的木棍大概也有着一定的重量。

将山楂用竹签穿成串之后,浇上麦芽稀糖,稀糖遇风就会迅速变硬。

现在的糖葫芦被做成很多的水果,颜色七彩缤纷,但最爱的还是山楂那种甜中带酸的味道。


叮叮糖

最后这个小食,要放在最后,因为我想,没有人会记得,也很少人知道,它不是我们80,90会吃的小吃…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艰辛年代,我们的妈妈,爸爸那一辈,便是吃着这种,1分钱买来或用废品兑换一点点甜甜的叮叮糖,总有老人,背上圆桶,用木棒一点点地分给每一个想吃糖的小朋友。


糖画

十二生肖糖画也是用麦芽糖熬制,卖糖画的老者通常会让你旋转“十二生肖幸运转盘”,指针停止指向的生肖便是老者为你画出的糖艺。运气好的画,会旋转到一条龙。

现在已经没有人在街上卖这种小吃,只有偶尔节日喜庆,会遇到一些用糖浆作画来卖的摆摊。

或许这些很多都不是桂林的地道小吃,但是确实陪着我们一起长大的小吃。如果你在回忆,你最想吃回哪种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