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李宗仁公馆再现郭德洁风采 广西第一个女性纪念馆

2014-09-09 17:00:23  来源:游桂林

李宗仁公馆外景

讲解员在给观众讲解

身着戎装的大礼服的国名政府副总统与夫人郭德洁

一楼的房间里有暗道通往地下。图为地道入口

主卧

餐厅

郭德洁办公的地方

这里是李宗仁夫妇在桂林居住时间较长的居所(1941年至1948年),保留着关于他们的历史气息。郭德洁女士在这里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儿子李志圣蹒跚学步,李宗仁回到这里洗去征尘,一家三口和乐融融

日报记者张弘 文/摄

6月18日,记者在桃花江畔,参观了修缮一新,即将对游客开放的李宗仁公馆。

李宗仁公馆是桂林市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桂林市桃花江路9号,背靠甲山,建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是一栋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为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这里是李宗仁夫妇在桂林居住时间较长的居所(1941年至1948年),保留着关于他们的历史气息,郭德洁女士在这里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儿子李志圣蹒跚学步,李宗仁回到这里洗去征尘,一家三口和乐融融。

(一)

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桃花江水从房屋前缓缓流过,流至元宝山时形成了一道弯;小楼背靠着甲山,周围群山环绕,从高空俯瞰,形似莲花,公馆就在这莲花座上。

整座公馆分上下两层,下层采用0.9米厚青石砌筑,坚固牢实,由于建在抗战年间,所以带有浓厚的战备色彩。来到桂林旅游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桂林除了山清水秀外,还有很多奇洞,而甲山的山底就有这么一处天然形成的地下岩洞,四通八达,宽敞干燥,洞中可容纳近千人,并有三处出口。公馆经过巧妙设计,在一楼的房间里设有暗道通往地下,日机空袭时,人可迅速遁入山洞进行躲避。

这座公馆的大门非常特别,并不是因循传统正面居中,而是在房屋两端最窄的位置开了正门和后门,形成了一个天门地户的格局。后门斜开,契合桃花江水流向,把中国人喻为财源的水运引入屋内,所以现在看到的前门也是前后对开,有顺风顺水的意思。

该公馆由李宗仁先生第二夫人郭德洁女士修建。抗战期间她在桂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办桂林儿童教养院和德智中学。1941年任德智中学校长后,郭德洁常住于此处理校务,并举行各种妇女救亡活动,李宗仁从抗日前线回来也在此居住。1948年,李宗仁当选为国民政府首届副总统后,小楼进行过一次大修。

李宗仁公馆为我们展现的项目主体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为郭德洁的生平历史陈列展览(历史图片及物品复制);二为郭德洁生活场景复原,选择主要功能房间再现郭德洁其时其人其事,如会客厅、书房(办公室)、卧室、客房、餐厅等。

众所周知,李宗仁与郭德洁是英雄美人的结合,他们相濡以沫42年,属中国传统婚姻关系中最让人艳羡的一种。更可贵的在于郭德洁一生都以李宗仁的事业为依归,她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在近现代的广西妇女中为不二人物。公馆以郭德洁女士的历史作为和贡献为内容展示,如慧眼识英雄嫁给李宗仁、北伐“梁红玉”、拯救难童、兴资办学、助夫竞选民国首届副总统等史迹,使李宗仁公馆成为一个广西杰出女性代表人物的纪念地。

(二)

李宗仁先生被誉为“焦土抗战鼻祖”——— “本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表现中华民族自存自立之伟大能力与精神,然后中国始有生存可能。”

抗战前的几年里,李宗仁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推行“三自三寓”政策,大办民团,武化广西,把抗日救国、御侮救亡的政治动员、军事动员、军事训练、技能培养、物质生产等抗战必备条件的准备贯穿基层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抗日战争输送具有强烈爱国精神、训练有素的兵员,并在广西本土的抗战中发挥作用。

抗战爆发,李宗仁将广西的兵工厂、航空学校、飞机五六十架等上交中央,并迅速组织了48个团共4个军20万人奔赴抗日前线。

八年抗战,李宗仁就在前线坚持8年,这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是不多见的。期间,他指挥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在武汉会战、长沙会战、随枣会战等大战中为主要指挥官。

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是抗战中中国正面战场的首捷,让世界记住了抗日将领李宗仁的英名,台儿庄是李宗仁历史最光彩夺目的一页。

武汉失陷后,李宗仁率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驻扎老河口,指挥武汉、长沙、随枣、枣宜等重大战役,开展大别山游击战,保卫鄂北豫西的大片国土,对陪都重庆起到阻隔日军陆地进攻的屏障作用。

郭德洁(1906—1966),广西桂平县人。毕业于桂平女子师范学校、广西政法学校。1924年郭德洁与李宗仁结合,同舟共济、荣辱与共。1926年初夏,郭德洁就任广西北伐女子工作队队长,随夫参与北伐战争,被人誉为“梁红玉”。抗日战争期间,她听从李宗仁的安排,在广西做抗日动员、募捐、救孤等工作。她发动募捐活动,支持前线;创办桂林难童教养院和德智中学。1948年4月郭德洁以她雍容华贵而不失质朴自然的形象,施展夫人外交才华,帮助李宗仁竞选上副总统,因而被于右任先生尊称为“第二夫人”。1965年7月她随李宗仁回归祖国,次年3月20日病逝北京,享年60岁。

1939年2月,设在重庆的中央赈委员会正筹备在各地收容5000个难童进行教养。郭德洁从孔祥熙那里得知这一信息,即请求在桂林设立一个教养院,承担抚养1000个孩子的任务,得到允准。3月间,她便带着赈济委员会拨给的10万元开办费,飞回桂林。她将省内的军政学术各界的人士汇聚一堂,共商行动计策。很快成立起筹备处,开始了踏勘院址的工作。在艰辛而细心的选择中,郭德洁终于将院址定在临桂县两江乡宝山脚下李宗仁的故居附近。

自11月始,桂南战事激发,日军大举进犯南宁一带,广大地区相继沦陷,到处是流离失所的饥民和难童。郭德洁为之坐卧不安,即刻组成抢救小组,亲率院工及妇女工作者奔赴前线,从敌人的炮火下救出400多名难童。教养院的儿童骤增达千名以上。郭德洁秉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母爱,“教”“养”并重,鄙弃懒惰而崇尚勤劳,设置文化、农事、工艺劳作等课程,难童在这里度过了他们人生最为柔弱、娇嫩的阶段,他们感谢郭德洁,深情地叫她“郭妈妈”!

抗战时期,古月先生(毛泽东特型演员)流落到桂林街头,有人指点他到乐群社二楼找李夫人,会有饭吃有衣穿。古月在桂林儿童教养院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郭德洁在桂林还创办了德智中学,为国家培养栋梁。宗旨是:教人以德,诲人以智。培养信义和平、崇高美德、德智兼备的学生。办校10年,淙淙流淌的桃花江水一定不会忘记郭德洁忙碌的身影,一定不会忘记青瓦黄墙里发出的朗朗读书声。

1965年7月20日,郭德洁女士追随李宗仁先生回到北京,受到中国共产党和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他们的回归壮举,率先垂范中国和平统一道路的未来前景。有评价说:郭德洁,一个让李宗仁落叶归根的女人。

(三)

李宗仁文物管理处多年来一直关注李宗仁公馆的对外开放和资源利用工作,多次为该公馆历史展示提供支持。

桂林李宗仁文物陈列馆副馆长韦芳女士对记者说,李宗仁公馆制作专题陈列和复原郭德洁家居原态,以李宗仁、郭德洁的人物历史为叙事主线,突出北伐、抗战、竞选民国政府副总统、海外寓居、回归壮举等重要阶段的作为,既有轰轰烈烈的惊天伟业,也有鲜为人知而回味无穷的人物故事,以历史图文资料和日常什物通过各种现代展览手段,呈现李宗仁夫妇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相爱相知、相濡以沫的人生历程。

据桂林市两江四湖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罗桂江介绍,作为不可再生的文物保护单位,李公馆的修缮和开发利用工作一开始就纳入了两江四湖二期桃花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这既是一种责任,又可作为历史文化与旅游结合的试点来探索桂林市历史文化的旅游发展道路。

为此,两江四湖工程指挥部在市文物工作队和李宗仁文物陈列馆的协助下,对李宗仁公馆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修缮,以郭德洁为主线对内部设施进行复原,改造成了文物陈列馆,推出了广西第一个女性纪念馆,并纳入桃花江景区的旅游线路中。这样的人文资源与旅游线路相结合,就如同他们夫妻二人双璧辉映,相得益彰。

(文章转自2014年6月21日桂林日报第三版)

现在乘船游览桃花江就能免费参观李宗仁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