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醉美桂林——名人与桂林

2014-10-30 15:40:36  来源:桂林叠彩伏波景区

郭司经:山西汾阳人,擅长写大字、奇字、合体字。他曾在桂林叠彩山风洞题刻“寿”字。他所写的这个寿字,构思巧妙,字里暗含着“壹百”两字,怎么看呢?中间的一横共用,往上,是一个大写的壹;往下,把口字看成一竖,是一百的百,合起来,就是壹百寿。


百岁为一寿,壹百寿就是万岁,相传,这个寿字是当年给慈禧老佛爷祝寿的,借着这个寓意深刻的寿字,不但郭司经官职连跳三级,桂林人民也因此免了三年的赋税。

郭司经在桂林还有一个"福"字的摩崖石刻,可惜现在难以寻觅,仅留拓本一幅。


叠彩山景区如能收集并携刻于寿字旁,岂不“福寿双全”!

朱树德:[清]字达卿,号东谷,广西桂林人。工山水,有桂林名胜图传世。晚写花鸟,学石涛、八大,行笔超逸,别饶风韵。画集《桂林名胜图序》。

张宝:(1763—1832) 清代诗人、画家及旅行家。字仙槎、梅痴。江苏上元(今南京)人。20岁时即绝意功名,载笔浪游40余年,足迹遍及当时中国14省。每遇名胜美景,各绘图画,并题诗其上,一时王侯公卿、学者、释道妇孺及外国使节争相藏、赠。曾五游岭南,与当地名士多有交往。 有《泛槎图》六集刊行。又以桂林漓江系列绘画为最佳。




康有为,中国近代改良维新派领袖。1891年,康有为写下了《新学伪经考》,把封建主义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他的改革精神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对封建顽固守旧分子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受到了封建势力的攻击。1895年,受桂林学者龙泽厚的邀请,康有为来到桂林,住在叠彩山风洞前的景风阁,


并在旁边的桂山书院开坛讲学,把维新改良之风吹进了桂林,但因当时的上层人士多数态度冷漠,康有为只在桂林住了40天就离开了。1897年,深感要变法就必须要有人民支持的康有为再度来到桂林,仍然住在景风阁继续讲学,不但在桂林组织了“圣学会”,还在“圣学会”内创办了广西第一所新学堂,广仁学堂。康有为两次到桂林,在风洞前讲学授徒,对桂林维新思想的传播、先进科学的输入有着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