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汤如此鲜却没放一粒味精,“漓江老人”是怎么做到的?

2015-12-03 15:26:18  来源:舌尖上的桂林

 各位客官,今天要带大家去探店,做一件关于“扯蛋”的事情,据说这家小店很有特色,许多游客慕名而去。刚进门口,就看到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扯蛋(惨淡)的人生,看来这家小店有点意思,且随我们去看看居然敢不放味精的汤粉...


点餐不久就上了这份鱼汤米线,盛米线这碗可不是普通的碗,是用漓江边上的大鹅卵石挖空做成的,乍一看,汤面上有条煎煮好的禾花鱼,两只通红的大虾,还有三个鹌鹑蛋,再配上晶莹剔透的红薯粉和鱼汤熬煮,色彩搭配得当,令人食欲大增。通过跟店家攀谈,了解到此汤真实大有来头,是一位漓江老人在捕鱼的劳动中偶然发明的,汤底由鸭架鸡架猪骨禾花鱼公共熬制,最后放些番茄增色提味。一口下去,汤汁味美鲜甜,淡淡的番茄酸让人唾液激增,粉条也很爽滑可口,因为食材里有虾有蛋的缘故,老板告诉小编,它叫虾扯蛋鱼汤粉。桂林本地的资深吃货应该是有所耳闻的,毕竟这家小店快开了4年了,尚水街一带,小有名气。


服务员说要先喝几口汤,再加调料。喝了之后发现汤汁的确很鲜美,但不是那种加了味精的鲜,是很自然的,看来网上的评论还是不假的。舀汤的勺,体型有点庞大,比一般的勺子大个七八倍吧,不过用勺子将粉捞着汤喝,口感是很饱满的。服务员提醒可以放些他们自己剁的辣椒酱,葱花和香菜,加了调料以后,小编发现鱼汤口感的层次更丰富,不是单纯的鲜味,还有复合的味道。


难怪服务员叫先喝汤在加调料,目的是让小编可以尝试到两种鱼汤的味道。因为是现煮的,汤有点热,但小编还是忍不住想马上狼吞,毕竟属猴的,本性难改啊!


汤足粉饱的时候,小编开始询问有关漓江老人鱼汤粉的情况。汤里没有放一粒味精,但汤汁很鲜美,有什么独门秘方?按照正常的烹饪手法,普通的食材熬汤,如果没有加入味精或其他提鲜的元素,肯定是不会那么鲜美的。但是放了味精的汤汁,吃完后会觉得口渴或喉咙不舒服,尤其是对味精敏感的吃货,严重者会胸闷烦躁。那这家店是怎么做到无味精而汤鲜呢!去吃过鱼汤粉的朋友,一定会发现。每一个锅里面,都有一条完整的小鱼儿。这条鱼叫做禾花鱼,又叫稻花鱼,之所以叫做禾花鱼,是因为他们专食落水的稻花,这里有必要好好交代一下这条鱼的背景了。下图是刚捕捞上来的禾花鱼。


禾花鱼是乌鲤鱼的一种,原来也是生活在河里面的。后来他们搬家了,搬到稻田里面去。有好事者把鲤鱼放养到到田里,居然发现这些小鱼很喜欢吃落水的稻花。而且吃完稻花以后,它们的肉质更为鲜美。久而久之,荷花鱼就广泛定居在稻田里面了。


 禾花鱼食性杂、生长快、繁殖能力强,刺少肉多,肉质细嫩,骨软无腥味,蛋白质含量高,一般体重在50-250克。以两指大小的最为鲜美。它是我们桂林的特产,因为盛产于全州,又称全州禾花鱼。全州自古有谚云:“禾花鱼下酒,见者不走。”鱼出田时,户户飘香,全州人古有“见者入席,喝酒吃鱼”的习俗。史料记载,在乾隆年间,禾花鱼是作为贡品上贡给朝廷的。所以呢,亲,你现在正在吃的这条鱼,当年是有资格进宫面圣的,皇上也好这一口。

之所以不放味精也能做到汤汁鲜美,老板说,鱼汤鲜美的秘诀在于,只能用当天鲜活的禾花鱼来熬汤,而且是现煮现熬,时间要控制的好,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这个需要经验来把控。其次呢,也不能是单一的鲜,中国的餐饮讲究五味调和,核心是食材口感的相互交融和牵制,达到既相生又相克的境界。简单的来说,如果光是鱼的鲜味,还不足以达到口感调和的效果,还需要配以鸡架等一起熬制,并且保证各自比例的严格搭配。看来,一道鲜美的鱼汤粉,要做好也不是容易的。



桂林唯一一家鹅卵石碗餐馆

 回过头来说说鹅卵石碗吧,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惊讶,我以为用石头碗只是一个博人眼球的噱头,我也很直白的问老板是不是这个想法。老板倒是很坦诚,说出了初衷。他说,食物的口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温度的影响,比如有的菜是适合热吃,有的菜适合冷吃,这是跟食材本身的特性有关联的,那么喝鱼汤来说,汤在80度左右的时候,口感最佳。如何能长久保持汤的恒温,取决于碗的密封性和导热性。下图是原来用黑色砂锅装的虾扯蛋鱼汤粉。


因为鹅卵石碗的壁厚比一般的碗要多2-3公分,恒温效果比原来的黑色砂锅更好,鱼汤粉出锅后,能比一般的碗保温时间长5到8分钟左右,目的是让吃货有更好的体验。听完后,我也是豁然开朗,小小一道鱼汤粉,还有这么多门道。看来学海无涯,吃无止境啊。。虾扯蛋的可以说是漓江物产的集大成者,汇集了桂林的两大特产,全州禾花鱼和灌阳红薯粉,客观的说一句,来桂林旅游除了桂林米粉外,这也是个不会让你后悔的选择哦。


鹅卵石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加工起来可不容易,选石头有蛮多讲究的。第一,材质不能太疏松,否则容易渗漏;第二,质地也不能太硬的,否则加工的时候容易断裂。挑什么样的鹅卵石需要经验,这种经验靠眼力也靠手感。老板说,店内用的石头,多半来源于漓江上游,有的时候开三四个小时车到漓源瀑布的山涧里采集石头。石头拉回来后,委托给一个漓江边的70多岁的老师傅加工,从清洗到掏洞到打磨到成品,光加工一个石头碗就要耗时半天,而且还不能保证每个碗都能加工成功,有的时候加工10个碗,会坏掉3到4个碗。可见这个碗来之不易。


从漓江岸挑选规格和质地合适的鹅卵石。

用专用工具将卵石掏空,根据外形形成基本内径

老师傅手工掏制内壁,和碗口边沿。

最后做细部打磨,并经过高温处理,完成内外上釉,达到安全的食用标准。

每一个石头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就是说这家店的每一石头碗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这个石头碗的价格还不菲,这样说吧,这个碗相当于30到40个虾扯蛋鱼汤粉的售价,让小编想起了买椟还珠的故事。店内的员工说,经常有客人吃完粉后问起,老板,这个碗能不能带走。不过老板说,真的不能卖,本来店里的碗就紧缺了。看来对碗感兴趣的吃货还真不少。


探店快结束的时候,隔壁桌的几个美女也吃完的,小编瞄了一眼,现场虽然有点狼藉,有的碗里还有些粉条,但是汤是清一色的都喝光了,有些汤底没喝到,小编猜是勺子不能舀干净的缘故,说实话,要不是石头碗太重,约有五六斤重一个,还真想把碗端起来直接喝汤,但是出门在外,形象还是要注意的。

自然朴拙的装修

好像在漓江边吃东西一样

漓江老人鱼汤粉,店面不大,但是装修方面很有特色。多半以竹子来装饰,有渔网鱼篓等漓江元素,看起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地址:桂林市秀峰区漓滨路1-5号(尚水美食街大门口右斜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