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红瑶服饰:一套藏着母爱与传承的嫁妆

2016-09-02 17:23:19  来源:微报桂林

五彩斑斓男人喜着青衣青裤女人喜好青·黄·赤·白·黑挑绣着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那么的鲜艳精美又是一部传承着温情的“史书”

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红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穿红色服装而得名。虽然时代变迁,但龙胜红瑶仍保持着传统的服饰文化。

2014年,龙胜瑶族服饰(红瑶服饰)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文化底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8月16日,农历七月十四,这是居住在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瑶族分支“红瑶”同胞们的节日——“红衣节”。

红瑶同胞相约在这一天开展唱瑶歌、选寨花、红瑶刺绣、打旗公等传统特色活动。在这活动中,红瑶同胞精美艳丽的服饰让人们赞不绝口。而这些瑶族服饰成型的背后,有着众多“隐秘”的技能和温情的故事。最近,记者深入瑶寨,揭开红瑶服饰文化的神秘面纱。

成年累月为女儿准备的嫁妆

7月下旬的一天,阳光尚未露脸,龙胜泗水乡的白面红瑶寨晨雾弥漫。40多岁的瑶嫂龙回娟早早起床,她今天约了寨子里的另外两位瑶嫂,准备到5公里以外的大唐湾采摘蓝靛,这是制作瑶族服饰非常重要的一环。

留给这位瑶嫂的时间不多了,她得抓紧时间,在女儿出嫁前,给女儿再准备三套红瑶服饰。

这是瑶族同胞的传统,母亲必须给出嫁的女儿缝制两到三套新衣做嫁妆。龙回娟的女儿白永慧刚和未婚夫订婚,双方家长一致决定明年国庆摆酒成亲。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龙回娟得从头到脚全方位地给女儿缝制新衣。而采集蓝靛,是制作这个民族服饰最开始的步骤。

远在古代,瑶族先民们用手搓揉蓝靛的鲜叶时发觉手上有青绿色,用水冲洗后逐渐变成了耐久不褪的深蓝色。生活在大山里的瑶族同胞日常穿的染色土布衣裙全部都要通过蓝靛染色。


龙回娟说,寨子里所有人做衣服的步骤都是跟着妈妈学习的,我也是。

因为瑶族先民没有文字,关于服饰的所有秘密都由家里的长辈口口相传,亲手相授。龙回娟对所有的秘密都了如指掌,因为在她还只有10岁的时候,就开始跟随奶奶和妈妈,学习制作瑶族服饰的所有步骤。

把蓝靛采回家后,龙回娟打来泉水浸泡3天,等水的颜色变成深蓝近墨,就可以用来染色了。当然,此前,瑶嫂们得先把地里的棉花纺成线、织成布。经过三晒三染,布匹的颜色变成特有的深蓝色,就成了瑶族服饰的基础。青衣(素衣)、锦衣(饰衫)、花衣、花裙、青裙(素裙)、头巾、包肚、围裙、裙摆、脚绑带等等,都需要用到这些布匹。

这些染成深蓝色的布匹和没有染色的白色布匹,将会在龙回娟的针法、绣法、图样穿插组合等技艺下被加上精美的各种花色。

接下来的8月,龙回娟很忙碌。包头布、包肚、腰带、围裙、围裙带、裙把、脚绑、脚绑带、花鞋甚至身上穿戴的银饰等等,所有物件的置办,都要自己起头或者联系。

而此后一年多,龙回娟每天花费在服饰上面的时间,将不低于6个小时。就算是这样,龙回娟还是觉得时间紧张。“因为女儿订婚比较突然,原来制作服饰的时间被打乱。但是为了给女儿一个完美的婚礼,我还是决定做三套衣服给她。”龙回娟对女儿的疼爱可见一斑。在一般人的眼里,这样的衣服一年半才能做成一套,有些人甚至需要花费三年的时间。

制作繁琐 花式繁多  古书《岭外代答》曾经这样记载龙胜瑶族:

俗所尚也。

为其上衣斑纹极细,

斑斓勃窣,

妇人椎髻,上衫下裙,

可见瑶族服饰五彩斑斓、鲜艳精美的特点古已有之。

因为红瑶没有自己的文字,服饰图案某种程度上就起着文字的作用,红瑶人可从服饰文化这部“史书”中找回属于本族群的特殊记忆,它同时也是红瑶人显著的族群与文化标识。红瑶服饰的花纹图形是由几种线条构成的三角形、方形、菱形、齿形,红瑶妇女手艺精巧,还以各色线条做成动植物形象。花纹图案虽多,但布局十分协调,颜色搭配得当,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红瑶服饰里,男人喜着青衣青裤,妇女喜好五色。妇女上衫下裙,衣服花多,上衣有饰衫(亦称锦衣)、花衣、便衣(亦称扣衣)和双衣(夹层衣)四种。其中的花衣更是精华所在,以青粗布为底,用红、绿、黄、白、紫等色丝线在前胸和后背挑绣出繁多而别致的花纹图案。仅仅一件花衣,就有30多种图案。

多措并举传承服饰文化  如此精美的服饰,却曾几经危机。在解放前,官府曾多次明令红瑶妇女易俗改装,但都未成功,红瑶服饰得以一直延续下来。   解放后,虽然部分中老年人仍穿民族服装,但入学读书的青少年和参加工作的妇女改了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受打工潮的影响,外出农村青年妇女基本上都已经改装。  因此,能够熟练掌握红瑶服饰制作全套工艺的人,在龙胜一度只剩不足20人。  上世纪90年代末,受龙胜旅游开发的影响,外来游客对瑶族服饰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大家才又重新重视起身上的服饰来。

为保留红瑶服饰的特点,龙胜每年举办“红衣节”、“晒衣节”等,充分展示瑶族服饰的精美和亮丽。

2007年起,县里开始收集整理红瑶服饰的制作过程,建立资料数据库,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和保护工作,并举办红瑶服饰培训班,还筹建红瑶民族博物馆。  现在的瑶族村寨,不仅中老年妇女坚持穿戴瑶族服饰,很多青年和少女都穿上了这些精美的服饰。大家已经深刻认识到,瑶族服饰的保护传承,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桂林晚报》首席摄影记者游拥军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