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阳朔老街上的——松花糖

2015-01-16 09:57:27  来源:雅吹堂主的博客

阳朔松花糖原名脆果糖,是阳朔当地最富特色的食品之一,是年节时令的常备糖果及送礼馈赠亲友的好礼品。因其色泽黄亮,香甜松脆可口,是男女老少皆宜的小吃。


松花糖的得名是近30年来的事,一般多认为它的颗粒像松树的花球,且颜色也相似,故取名叫松花糖。它是一种绿色食品,没有色素和任何食品添加剂。相传,它始于清代康熙十年,有200多年以上的历史。原为福州民间饮食艺人创制。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由梧州传到玉林,经当地商家发扬光大,后由其伙计将制作技术带回阳朔兴坪。

旧时制作松花果有两种方法,家境殷实人家多采用油炸,一般家庭制作时为节约油多采用热锅炒制。炸松花果的油很讲究,选用优质花生油或茶油,尽量少用多次炸过的陈油,否则会有一股异味,还影响松果的色泽。油炸成的松花脆果可用作打油茶的配料。黄片糖多采用本地甘蔗所榨,清香甘甜亮爽,富含多种营养成份。


在阳朔各乡镇都能生产松花糖,其中以兴坪镇松花糖历史最长,最具代表性,由于兴坪镇是历史古镇,又是漓江风光的精华所在地,中外游客到兴坪都会慕名品尝这种特色糖果,并带回送人,一些商家还在互联网上开办网络销售业务,使得兴坪松花糖名声远播。制作松花糖的店铺有许多家,最早由冯天元商号生产,是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以前产品销售沿江上至桂林,下达平乐等地。“松花糖”一名也是由冯氏率先推出,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冯天元松花糖”已不再生产。目前最有名的是吕记松花糖,荣弟松花糖,姚氏松花糖。各家在制作方法都是一致的,在风味上略有细微差别。


松花糖制作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具体做法一般分为七道工艺,即打粉、打浆、调制粉团、擀片切片、炸制、挂浆、成型切块,然后包装而成。首先是选用优质糯米淘洗晾干,然后舂成糯米粉(现改用机子打粉),加水反复揉搓成面团,再搓成筷子般粗细条状,用刀切成大小均匀的小颗粒,下油锅炸透捞出,成圆珠状的香脆果。将黄片糖入锅加水熬成糖浆,将炸好的香脆果放入糖锅内,不停的搅拌翻动,然后倒入准备好的模具中,趁热将其压实,用刀切成需要的形状,待冷却后拿下模具,然后用包装食品的纸或塑料薄膜包装即成。

制作精良的松花糖具有色泽金黄亮丽,糖浆软硬适当,粘合颗粒均匀,切口平整的外观,食之香脆可口,不臭油,不沾牙,甜味适中,脆酥而略带糯软的特点。它与晶莹雪白的米花糖一道被称为阳朔小吃中的“金玉双璧”。


由于兴坪松花糖的用料考究,制作精良,深受中外消费者喜爱,曾获阳朔县渔火节小吃比赛优胜奖,中央电视四台还作过专题报道。为保护兴坪松花糖的传统制作方法,阳朔县政府于2009年将其列为第二批阳朔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